未冠登华选,高文动汉廷。
持身严矩席,虑世炳丹青。
庶府咨沿革,诸儒见典型。
空嗟廊庙略,不上鼎彝铭。

【注释】

1.端明:指翰林学士。尚书:指汪藻,曾做过兵部尚书、吏部侍郎等职。公:指汪藻的官名。挽词: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哀悼死者。二首:指两首诗。

2.未冠:二十岁左右。登华选:入朝做官。

3.高文:指文章写得好。汉廷:即汉代朝廷,这里泛指朝廷。

4.矩:法度。严矩席:意谓持身有法度、有规矩。

5.炳丹青:形容文章光彩夺目,能感动人。

6.庶府:百官官府。咨:咨询。沿革:沿袭、变革。

7.典型:模范或标准。

8.空嗟(qiá): 徒然地惋惜。廊庙略: 指国家大事。鼎彝(yí):古代一种青铜礼器。铭:刻在器物上的文字。

【赏析】

汪藻是宋末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文都很出色,但在政治上却颇有成就。这首七言律诗,就是他在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时,为故去的汪端明(汪藻)写的悼念诗。此诗以哀悼为主,表达了对亡友深厚的情谊。全诗共四联八句,每句七言,对仗工整,语言流畅,感情真挚,风格沉雄。

第一联“未冠登华选,高文动汉廷”,点出了亡友一生的辉煌。汪端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的,他年轻时就中进士,后来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成为宋朝有名的学者、文人和官员。他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认可,被提拔到高位。

第二联“持身严矩席,虑世炳丹青”。这两句表达了汪端对自己品德修养的要求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他要求自己要有法度、有规矩,不能随意行动。同时,他也很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认为国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三联“庶府咨沿革,诸儒见典型”。这里指的是朝廷中的官员们向汪端学习借鉴经验,而学术界的学者们则认为汪端是一个典范。他们从汪端身上看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风貌,这种态度和精神风貌对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一句“空嗟廊庙略,不上鼎彝铭”。这句诗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的评价。他认为汪端的贡献和成就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他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应该得到更高的荣誉和地位,不应该只是默默地离开。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亡友的回忆和赞美,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首诗是一首很好的悼念之作,值得一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