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
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
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兴亡。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
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
却对青山忆谢公,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中原有路何由行。
柙中虎兕不可制,江左夷吾浪得名。

【解析】

这是一首写边关战况的诗。全诗以“玩鞭亭”为景,以“孤城、平湖、青山、江左夷吾”为景,写边关战局危急,朝廷却有轻敌之心,讽刺朝中有人不思国难,而只图享乐。

玩鞭亭:在今安徽寿县西北,相传三国时曹操征孙权,曾驻兵于此。

黄须鲜卑勇无策,自驰骏马来窥贼:“黄须鲜卑”,指北魏人,这里泛指边关敌人。“自驰骏马来窥贼”,指敌人已率精骑来犯边境。

贼奴但怪日绕营,起看飞尘已无迹:敌军以为我军被打败逃了,纷纷赶来查看,发现我军已撤离营地,便又惊又喜,以为是大胜。“贼奴”指敌人,“但怪日绕营”指敌兵以为我军已败,“起看飞尘已无迹”指敌兵以为我军已溃散。

宝鞭不惜弃道傍,坐令老妪知兴亡:用典,指曹操曾把祖传的玉如意弃于路边,以示自己不会留恋富贵。“宝鞭”,比喻玉如意;“道傍”,指路旁。“坐令老妪知兴亡”,指我方主帅也像曹操那样,抛弃富贵荣华,表示决心保卫国家。

百年社稷有天意,奸锋逆焰徒鸱张:指奸臣当道,国家危难重重。“奸锋逆焰”,指权臣专政;“鸱张”,指鸱鸣(即猫头鹰),喻指奸臣得意的样子。

孤城遗迹森在目,平湖无波春草绿:指淮阴侯韩信当年在楚汉之争中的失败之地。这里暗指南宋朝廷苟安江南的现状。

却对青山忆谢公:用典,指晋代谢安,他在东晋初年曾镇守会稽,后隐居东山,与王羲之等游赏山水,名闻一时。这里指谢安晚年隐居东山。

公老犹嫌人姓木:用典,指宋代文豪欧阳修,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又被召回京师任参知政事,后来又被罢免,退居颍州(治所在今安徽阜阳)。他一生都在政治斗争中沉浮,故称“公老犹嫌人姓木”。

边兵已重朝士轻:指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南下,宋朝朝廷腐败无能,竟让金兵长驱直入,边地重兵被调回内地,而朝廷大臣却依然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中原有路何由行:中原沦陷,南宋王朝已无处可走。

柙中虎兕不可制:《易经·系辞下》说,老虎和犀牛放在同一个笼子里,老虎想伤害犀牛是不可能的。这里比喻宋王朝内部奸臣横行,外患无法消除。“柙”(xiá)中,指监狱。

江左夷吾浪得名:江左是古时对长江以南地区的称呼,“夷吾”指齐国政治家管仲,他曾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病卧,齐桓公问谁可取代他为相?管仲推举隰朋。齐桓公说:“隰朋非管仲所宜。”管仲说:“隰朋比管仲强。”于是齐桓公任命隰朋为相。后来齐桓公听信谗言,杀了管仲。这里指宋朝主和派大臣蔡京、秦桧等人,他们虽然得到宋徽宗的信任,但只是“夷吾”,没有真正能为国家出谋划策的贤臣。

【赏析】

这首诗描写宋徽宗宣和年间的抗金形势。诗人借咏怀玩鞭亭,以抒发忧国之志。全诗以“玩鞭亭”为景,以“孤城、平湖、青山、江左夷吾”为景,写边关战局危急,朝廷却有轻敌之心,讽刺朝中有人不思国难,而只图享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