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疾祗严诏,邦基整屡危。
紫宸朝奏事,黄阁暮兴悲。
德望仪千载,恩荣冠一时。
石龟山下路,谁为记丰碑。

诗句解析与赏析

从《故赠太师丞相文恭陈公挽词三首》中领略宋代文学之美

  1. 诗词原文
    扶疾祗严诏,邦基整屡危。
    紫宸朝奏事,黄阁暮兴悲。
    德望仪千载,恩荣冠一时。
    石龟山下路,谁为记丰碑。

  2. 翻译与注释

  • 原文翻译

  • 我因病身体虚弱却不得不接受严正的召命,国家的根基岌岌可危。

  • 在紫禁城我向皇帝汇报国家大事,黄昏时我深感悲伤。

  • 我的德行和声誉被历代所铭记,恩德荣耀在当时无与伦比。

  • 石龟山下的道路,谁能为我记下这一辉煌成就?

  • 注释解释

  • “扶疾”意为身患疾病,“祗严”表示极度的恭敬。此处表达了虽患病但仍需以高度责任感对待国家大事的无奈之情。

  • “邦基”指国家的基础或根基,“整屡”表示多次经历困难或危险,突出国势不稳的紧迫性。

  • “紫宸”指皇宫深处的正殿,“朝奏事”意味着向皇帝报告政务。

  • “黄阁”古代用以存放文件和官员的地方,“暮兴悲”描绘了黄昏时对政事的感伤之情。

  • “德望”,即声望和美德;“仪”,象征仪态或风范;“千载”表示历经千年;“恩荣”,即恩惠和荣誉,形容一时无两。

  • “石龟山下路”,意指在石龟山下的路上行走,暗喻为国家贡献巨大而难以记载的历史。

  1. 诗歌背景与历史评价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作者韩元吉通过描写自己面对国家危机的态度和行动来表达对先贤陈公的敬仰与追忆。
  • 历史评价: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严谨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被视为宋代文人表达忧国忧民情怀的重要作品之一,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朴实却情感饱满,通过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角色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责任感。此外,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喻,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深度。
  • 文化价值:通过对陈公的描述和赞颂,不仅彰显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对忠臣良将的推崇与怀念。这种文化价值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始终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1. 现代应用与启示
  • 教育应用:在现代社会,这首诗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年轻一代理解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讲述陈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 文化传承:该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类经典文献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