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淅淅摇密竹,乍觉凉生洗炎溽。
豆田雨过麦毛肥,蘋渚风轻浪痕蹙。
田家社日试新篘,相过一饭百在忧。
却笑儒生真自苦,发如衰草不胜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等;然后再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以及在结构上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即可。
(1)
“秋”,秋风。“淅淅摇密竹”,形容秋风萧瑟,吹动稀疏的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特点。“乍觉凉生洗炎溽”的意思是突然感觉到凉意袭人,把炎热的暑气都洗涤掉。“洗炎溽”,指洗去夏天的暑湿。“炎”是炎热的意思,“溽”是指湿热,这里指夏季的酷热天气。“乍觉凉生”句,用“乍”字,点出秋天的到来,使人感到凉爽,同时“乍”字还表达了一种惊喜之感。“洗炎溽”一句中“洗”字,则写出了秋天给人带来的凉爽感觉。此句描写的是初秋时节,气候转凉,炎热的暑气已经消减。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初秋的喜爱之情。
(2)
“豆田雨过麦毛肥”,意思是说豆田里的麦子经过雨水的滋润,长出了茂盛的麦苗,而那细长的麦穗也显得格外茁壮。“豆田雨过”,即下过雨的豆田。“麦田”,泛指田野。“雨过”,指雨后。“肥”,形容词词头,表示程度深。“毛”,通假字,通“髦”,“麦芒”。《说文·禾部》:“芒谓之毛。”这里泛指麦芒。“麦毛肥”的意思是雨过之后,豆田里的麦子长势喜人,那细长的麦芒也长得格外茁壮。此句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雨后豆田的景象,表现了农事活动的繁忙与喜悦。
(3)
“蘋渚风轻浪痕蹙”,意思是说在小洲上吹来微风,波浪轻轻荡漾,水波纹仿佛被风吹皱了一样。“蘋渚”,泛指水中小洲或河中小岛。“风轻浪痕”,指轻风吹拂水面,波浪轻轻荡漾。“浪痕”,指水面的波动,也可以说是水波荡漾的痕迹。“蹙”,动词,指波涛汹涌的样子。“风轻浪痕蹙”的意思是轻风拂过水面,使得波浪轻轻荡漾,水波纹仿佛被风吹皱了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句以优美的画面描绘了夏日里小洲上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夏夜美景的喜爱之情。
(4)
“田家社日试新篘”,意思是说农家在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举行祭祀活动,准备祭品,准备酒食。“田家社日”,指的是农村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又称“社日”,是古代农民祈年丰、报社稷的一种仪式。“篘”,指盛物器,古代盛谷物的器具。“相过一饭百在忧”,意思是说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彼此之间互相问候,共商农事大事。“一饭”,指吃一顿丰盛的饭菜。“百在忧”,即一百种忧虑都在其中。此句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农村祭祀时的盛况,表现了农村生活的热闹与欢乐。
(5)
“却笑儒生真自苦”,意思为:反而嘲笑那些读书人真是辛苦。“自苦”,指自己辛苦。“发如衰草不胜秋”,意思是说头发已像衰草一样苍白,承受不住秋天的摧残。“发如衰草”,比喻头发已白。“不胜秋”,指经受不住秋天的严寒与肃杀之态。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读书人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于读书生活艰辛的认识。
【赏析】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农事活动的繁忙与喜悦。首联点明了季节特征和农事活动;颔联描绘了雨后豆田的景象;颈联描绘了小洲上夏日美景;尾联以讽刺的笔调揭示了读书人的生活艰辛。全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明快,充满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