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尘容去复来,骊山顶上看崔嵬。
谁人得向长安道,曾浴莲汤十二回。
以下是对《留题骊山》的逐句翻译:
- 第一句:“自愧尘容去复来,骊山顶上看崔嵬。”
- 诗句解读:诗人在离开后再次来到这里,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世俗容貌。他站在骊山之巅,俯瞰着山峰的高耸和雄伟。
- 译文:我因自己凡俗的容貌,感到惭愧,再次来到这骊山之巅。
- 注释:骊山(地名); 尘容(凡人的面容);看(观看);崔嵬(高大)。
- 赏析: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自我的反思。这里的“自愧尘容”不仅是对自己外貌的批评,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同时,“骊山顶上”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景象,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第二句:“谁人得向长安道,曾浴莲汤十二回。”
- 诗句解读: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于达到更高境界或目标的追求。诗人在询问谁能抵达长安的道路(一个古代的城市名,这里可能代指理想或目标之地),并提到了自己曾在莲花汤中洗浴过十二次。
- 译文:谁人能够到达那通往长安的道路?我曾在莲花汤中沐浴过十二次。
- 注释:长安(古都名);莲汤(可能是洗浴场所);十二回(十二次的意思)。
- 赏析:这句诗通过设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生目标的探索和对过去经历的回顾。诗人用“曾浴莲汤十二回”来象征自己的修行或者某种重要的体验,这种重复的行为可能象征着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我、对理想的深层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