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勇士专场立,危比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赏析】

此诗为登临小孤山后所作,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

首句“人言此是海门关”,用典,指历史上著名的海防要塞小孤山。小孤山,又名青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境内长江中流。这里既是天险屏障,也是扼守长江的战略要地。历代诗人对此多有吟咏。如唐代刘禹锡《浪淘沙·江上对鹦鹉洲》云:“旧国故园,花记王孙。春来秋又去,柳暗芦波绿。”宋代李彭《小孤山》诗云:“小孤山下水悠悠,百尺危栏俯碧流。”元代赵孟頫《次韵王成之题小孤山顶》云:“小孤山上望天涯,万里风烟一雁斜。”

次句“海眼无涯骇众观”,以大海比山岳,形容小孤山高峻挺拔,巍峨壮观。“海眼”即海眼石,传说在海中有眼,可以通四海。此处指小孤山上的巨石。

第三句“天地偶然留砥柱”,赞颂小孤山是大自然的杰作。古人常用“砥柱中流”比喻形势险要之地,用以表达坚定立场或捍卫正义的高尚情操。这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小孤山这一天然奇观的赞美之情。

第四句“江山有此障狂澜”,则进一步突出小孤山的雄伟壮观,以及它作为天然屏障的重要性。这里的“狂澜”指的是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海浪,象征着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小孤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人们抵御外界冲击、保卫国家安宁的重要力量。

第五句“坚如勇士专场立”,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孤山比作一位威武不屈、屹立不倒的勇士。这体现了作者对小孤山的崇敬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心。

第六句“危比孤臣末世难”,则从更深层次揭示了小孤山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这句诗借用古代典故中的“孤臣”形象,表达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小孤山不仅具有自然美的特质,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尾联两句“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诗人决心攀登小孤山之巅,领略其风光无限之美,同时寓意着他胸怀广阔,能够包容天下事,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小孤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心以及对人生境界的崇高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艰难困苦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