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
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

诗句释义:

一从孔氏去藏书,直至秦人不喜儒。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

译文:
自从我跟随孔子学习,收藏了大量的经典书籍,但是到了秦朝时,人们已经不再喜欢儒家的学说了。就像那位在柱子下修炼了数百年的仙人,现在还有后人传承,那么这些文化知识,难道不是存在于我们身边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谢枋得的作品,通过对古代学者和知识的传承与遗忘的对比,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谢枋得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中的“一从孔氏去藏书”指的是谢枋得自小受到儒家教育的影响,他从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学者,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这种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迁,这种传统知识体系逐渐被忽视甚至遗忘。

“直至秦人不喜儒”反映了历史变迁中文化地位的变化。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状态,统一的思想体系成为主流。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传统文化和思想被边缘化或被完全否定。谢枋得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文化传统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状况的不满。

“柱下老仙今有后,安知文不在兹乎!”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希望。虽然历史上曾经有像孔子这样的圣人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这些知识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这里的“柱下老仙”指的是传说中的孔子,而“安知文不在兹乎”则是在说即使现在没有人再像孔子那样传播知识,但这些文化精髓仍然潜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评。通过对过去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谢枋得表达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