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鲁司寇,官职亦已优。
从祭肉不及,戴冕奔诸侯。
当时不之知,为肉诚可羞。
君子意有在,众人但愆尤。
置之待后世,皎皎无足忧。

仲尼鲁司寇,官职亦已优。

从祭肉不及,戴冕奔诸侯。

当时不之知,为肉诚可羞。

君子意有在,众人但愆尤。

置之待后世,皎皎无足忧。

翻译:

孔子曾担任鲁国的司寇(司法官),职位已经足够优越。

祭祀时不能享用的祭肉,他穿着礼服去投奔诸侯。

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认为他的行为实在令人羞耻。

君子心中有大志向和高远的目标,而一般人却只会因为一些小错误或过失而自责或埋怨。

将这些事情放置到未来,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显现出来,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毫无价值。

注释:

  1. 仲尼:指孔子,字仲尼,名丘,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鲁司寇:古代官职之一,负责掌管刑狱,相当于现在的法院院长。鲁国:春秋时期周代封国之一,今属山东地区。
  2. 官职亦已优:意思是孔子担任鲁国的司寇,已经足够优越了,这里的“已”表示已经。
  3. 从祭肉不及:意思是祭祀时不能享用的祭肉,他穿着礼服去投奔诸侯。这里的“从祭”指的是参与祭祀,“不及”表示没有资格享用。
  4. 当时不之知:意思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懂得他的真正意图。这里的“之”是代词,指代孔子。
  5. 为肉诚可羞:意思是以牺牲动物作为供品,这种行为实在是可耻的,这里的“为肉”指的是以牺牲动物作为供品,“羞”表示可耻。
  6. 君子意有在:意思是君子心中有着远大的志向和目标。这里的“君子”指的是孔子自己。
  7. 众人但愆尤:意思是一般人只会因为小错误或过失而自责或埋怨。这里的“愆尤”指的是过失或错误,“但”表示只是。
  8. 置之待后世:意思是将这些事情放置到未来,等待后世的人来评判和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孔子的看法和态度。诗中通过描绘孔子在祭祀时的举止,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孔子与一般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和对一般人的批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