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古诗文网为您提供《又答陈公美三首》的原文如下: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接下来是诗句翻译和注释:
《又答陈公美三首》的译文是:
公孙昔年被放逐,曾在沧海之滨放牧。
虽然勉强听从乡里的呼唤,但已经年迈,不得不西行到秦国去。
自己认为并不强壮,却一直辛苦劳作。
君子并不一定隐居深山,孔子和孟子都是普通的旅人。注释:
- 公孙:古代对贵族或官员的尊称。
- 昔年:过去的年份。
- 放逐:被贬谪或流放。
- 沧海:大海。
- 勉强:尽力地。
- 乡里:家乡。
- 垂老:指年老。
- 西游:向西旅行。
- 自顾:自我反省。
- 未为:并非。
- 强壮:身体健康,精力旺盛。
- 久辛:长期的辛劳。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必:一定,必定。
- 隐:隐居。
- 孔孟:指的是孔子和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
- 旅人:过客,旅行者。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回顾自己的过去,感慨自己曾经因坚持正义而遭受放逐之苦,并在海边度过艰难岁月。通过这首诗,诗人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的“君子”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君子不必隐退,他们像孔子和孟子一样,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