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猗元自直,落落不须扶。
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
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
更种愁无地,应须剪碧芦。
【注释】
猗猗:形容竹子高耸挺拔的样子。
落落:不群,不拘于俗。
密节:竹叶细长而密集,故称。
清阴:竹的绿色叶片,可以遮阳。
丛长傲霜雪:指竹丛长势茂盛,能傲视严寒,不怕霜雪。
根瘦耻泥涂:指竹根瘦弱,不能忍受泥土的束缚。
更种愁无地:指在没有地方种植竹子。
【赏析】
次韵答人槛竹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借咏物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猗猗元自直”,起笔就写竹之高。“元”通“原”,“猗猗”形容竹子直立挺拔的样子,用“原”字,则表明竹子生长在山的原野上。诗人用“元自直”三字点出竹子的特性,既突出了竹子的高大,也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
颔联“落落不须扶”,承上启下,进一步描绘竹子的风骨和气节。“落落”一词用来形容竹子虽然高大,但是并不显得孤傲自大,反而有一种谦虚、朴实的品质。同时,“不须扶”也表现出竹子的坚韧不屈,即使面对困难也不会退缩。这句诗既体现了竹子的特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情。
颈联“密节风吹展,清阴月共铺”,进一步描绘竹子的生长状态和环境。“密节”是指竹子的叶片细长而密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风吹展”则表现了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同时,“清阴月共铺”则描绘了竹影婆娑、月光洒落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尾联“丛长傲霜雪,根瘦耻泥涂”,最后两句以竹子为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丛长傲霜雪”是指竹子丛生时,能够傲视严寒,不畏霜雪。这里暗示了朋友就像竹子一样,有着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根瘦耻泥涂”则表明竹子的根部瘦弱,不能忍受泥土的束缚。这里暗喻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理解,表达了对朋友的担忧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