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试良守,濮上继嘉声。
平赋权家恨,蠲租盗俗清。
家贫久未葬,身去独留名。
天报多男子,终存好弟兄。

【注释】

故:所以。濮阳: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濮阳县南。王君正:王肃字子雍,晋琅邪临沂人。曾仕曹魏,官至光禄大夫、太常。赠:死后追赠。路:道路。二首:指两首挽诗。吴中:即江东,指建业,今南京。试:任用。良守:贤能的太守。濮上:即濮水之阳,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继嘉声:继承美名。平赋权家:平分赋税,解除豪强之家的负担。蠲租:免除租税。盗俗:豪强横暴的习俗。天报:天道报应。多男子:有众多男子。存:保有。

【赏析】

此诗是王肃为亡友吴中太守王正路作的挽词。王正路死于建康(今南京),王肃作挽词以悼念他。全诗前四句写王正路在吴中任太守期间政绩卓著,受到人们的称颂;后四句写他不幸于战乱中身亡,其死因与“权家”有关。最后两句表明了作者对友人的评价和态度。

王正路在建康任职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吴中的民众都称赞他的治理之功。王正路在任时还主持过平赋免租的工作,减轻了豪门大族的剥削,使百姓生活得到了改善,因而深受人们爱戴。

好景不长。建康城内,王正路被杀害了,凶手就是“权家”。据史载,“权家”是指豪强的豪门之家,他们的横暴行为引起了王正路的强烈不满和反感,于是遭到了他们的毒手。王正路遇害,使老百姓感到十分震惊和痛惜。他们为王正路举行葬礼的时候,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王正路虽然死了,但他的功绩却永垂不朽。他生前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为老百姓造福,因此,他死后不久,老百姓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并追封他为“光禄大夫”,这是对他的最高褒奖。同时,由于王正路的死,也给那些横行霸道的豪强们以极大的震慑,使他们不敢再为所欲为。

这首诗通过描写王正路生前为官的事迹,赞扬了他的政治才能和为官清廉的品格;通过对他不幸遇害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斗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