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桓灵宝,多才顾长康。
何尝为人画,但可设奇将。
久聚要当散,能分慰所望。
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烧香。

注释:

  1. 好:喜欢。桓、灵:东汉末年,汉灵帝刘辩、汉少帝刘禅先后被宦官董卓所害,史称为“二都之祸”。宝,比喻重要或难得的人。
  2. 多才:才能高强。顾长康:顾恺之,东晋画家,擅长人物画,以画佛像著称,世称“顾阿堵”或“顾虎头”。
  3. 何尝:不曾。
  4. 但:只是,仅。
  5. 设奇将:安排巧妙的将帅。
  6. 久聚要当散:长久聚集的要让它分散。
  7. 能分慰所望:能够安慰人们的愿望。
  8. 清新二大士:指两位杰出的僧人。
  9. 畀(bi):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李公麟的《观音德云》一画,来赞美两位僧徒。诗人对李公麟的才华十分赞赏,并借画中人物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愿望。

首联“好事桓灵宝,多才顾长康”,诗人首先提到两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即汉代的桓帝、灵帝和晋代的顾恺之。他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所以用“好事”和“多才”来称赞李公麟的才华。这里的“桓”、“灵”和“长康”分别指的是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和顾恺之(顾长康),他们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诗人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桓、灵”之祸,用来表示历史动荡不安;另一个则是“长康”(顾恺之)的故事,用来形容他的作品生动传神,令人惊叹不已。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的运用,不仅表达了对这两位画家的敬意,也隐喻了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颔联“何尝为人画,但可设奇将”,诗人继续赞颂李公麟的画作。他认为李公麟的画作并非为他人所作,而是出于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追求。这里的“设奇将”指的是巧妙安排将领,用来比喻李公麟的画作构思巧妙,富有创意。诗人认为李公麟的画作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充满了创新精神,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感受到一种新奇的美。这一联进一步强调了李公麟的才华和艺术成就,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

颈联“久聚要当散,能分慰所望”,诗人通过描述画作的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期待。他认为这幅画中的观音菩萨形象虽然长久地聚集在一起,但最终应该消散开来,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她的风采。这里的“散”字意味着分散、传播,而“分”则是指分享、传递。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的传播和普及的重视和期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李公麟的画作,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和谐。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理解,也表达了他对艺术传播的关切和期望。

尾联“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烧香”,诗人再次提到两位僧人,并用“夜烧香”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敬仰之情。这里的“清新二大士”指的是两位杰出的僧人,他们的品德和修为令人敬佩。而“畀(bi)我夜烧香”则是说这两位僧人给予自己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使自己能够在黑夜中找到光明和力量。尾联通过描绘诗人在夜晚虔诚地烧香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这两位僧人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信仰和精神寄托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麟画作的赞美以及对两位僧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宗教以及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它不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值得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