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赠史文通奉议二首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注释与赏析:

  1. 有叟住东野,畏人希入城。
  • 注释:有一个老人住在东边荒野中,因为害怕人们而不愿意进城。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个隐逸的老者形象,他居住在偏远的地方,远离尘嚣,不愿与人交往,保持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描述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尊重。
  1. 君时共还往,我欲问修行。
  • 注释:你时常返回来去,我想询问你的修为。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行为的好奇和钦佩。通过询问“修行”,表明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人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支持。
  1. 早岁识岩客,近时逢绛生。
  • 注释:早年时就认识隐居在山中的隐士,近来又遇上了姓绛的先生。
  • 赏析:这里的“岩客”和“绛生”分别代表了隐士和学者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诗人通过这两个词,展现了自己对不同类型隐者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求。
  1. 真能访茅屋,屣履试将迎。
  • 注释:如果能找到真正的隐者,我会毫不犹豫地前去拜访;即使穿着拖鞋也要试试迎接他。
  • 赏析: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隐者深厚的敬意和愿意亲自拜访的愿望。诗人不仅渴望了解隐者的修行生活,而且愿意以实际行动(如穿着拖鞋)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尊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隐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隐者的描绘和对其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同时,诗人也通过询问修行、表达敬意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对隐者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