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送飞龙白日翔,未应中路许还乡。
鹤归仍有当年伴,松老知经几度霜。
城下宝坊聊寄榻,朝中振鹭旧成行。
相逢出处何须问,五岭清平十月凉。
诗句释义:
- 曾送飞龙白日翔,未应中路许还乡:“曾送”意味着曾经送别,这里指的是诗人曾经送别过一位像飞龙般的人物;“飞龙白日翔”形容那位被送别的对象如白日中翱翔的巨龙一般,气势磅礴。而“未应中路许还乡”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人是否真的能够回到故乡的疑问,也许是因为路途遥远、时机未至等原因。
- 鹤归仍有当年伴:“鹤”通常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和高洁,这里的“鹤归”可能暗指某人归来或某种状态的回归。“当年伴”表明这位人物在离去时,有一群伙伴或同伴与他一同离去。
- 松老知经几度霜:“松老”,意指岁月流转,树木因年岁增长而显得更加苍老;“知经几度霜”则是说树经历霜打过多次,比喻人经历了许多风霜考验。这句诗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于经历过沧桑的人的敬意。
- 城下宝坊聊寄榻,朝中振鹭旧成行:“宝坊”指的是富贵之地,“振鹭”则是一种鸟,常用来象征官员或贵族。“聊寄榻”表示在这里短暂地安身;“朝中振鹭旧成行”则描绘了一幅官员出行、行列整齐的景象,暗示着诗人与这些人曾有过交集或关系深厚。
- 相逢出处何须问,五岭清平十月凉:“相逢”可能是指再次相遇或重逢;“五岭”是中国南方的山脉,也常被用来象征艰难险阻;“清平十月凉”则表达了一种乐观的心态,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但依然保持乐观和平和的态度。
译文:
我曾送别一只如飞龙般翱翔的白日,然而我并未预料它还会在某个地方驻足。当那鸟儿归来时,它依然会有许多昔日的同伴相随。那些如松木一样坚韧不拔的人,必定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霜考验。
我们在城下的宝坊里暂作栖身之所,朝中的官员们列队行进,秩序井然。当我们再次相遇时,无需询问彼此的去向,因为我们都明白,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的相聚和离别,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首句“曾送飞龙白日翔”使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被送别的对象如飞龙一般雄壮威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重。第二句“未应中路许还乡”则表达了诗人对对方是否能够回到故乡的疑问,可能是由于路途遥远或其他原因。第三句“鹤归仍有当年伴”则通过“鹤归”、“当年伴”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那些伴随自己成长的人的感激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展开了对友情的赞美。“松老知经几度霜”不仅赞美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对那些历经风霜考验、依旧坚韧不拔的朋友的敬意。而“城下宝坊聊寄榻,朝中振鹭旧成行”则描绘了一幅官员出行、行列整齐的场景,暗示了诗人与这些人曾有过交集或关系深厚。最后两句“相逢出处何须问,五岭清平十月凉”则表达了一种乐观的心态,即使前路困难重重,但依然保持乐观和平和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