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注释】
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宿雨之后,春光渐露,百花凋谢,但野草依然芳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在沂水边可以挥舞着舞雩,在洛阳的禊日可以畅饮。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新修的池塘很宽敞,江水上涨后,放舟航行十分方便。
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因为官府的公文缠身,所以心情十分烦乱,不知何时才能脱离苦海进入酒乡。
【赏析】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王适游陈氏园,诗人作此诗以赠。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行时,对友人深表惜别之意,并祝愿他早日功成名遂。全诗情真意切,委婉动容。
首联“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写春天到来,雨过天晴,百花零落殆尽,但野草犹有清香。这是实景描写,为下文铺垫。
颔联“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诗人用典抒发自己的情怀。舞雩,指在野外举行的求雨之祭;沂水,是孔子曾游历的地方。这里借喻自己虽身处官场却向往自由,渴望像孔子那样到大自然中去寻求心灵的慰藉。同时诗人也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对洛阳的怀念之情,洛阳是东周、东汉的都城,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诗人以此表示自己希望在政治上能有所建树。
颈联“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两句,写诗人游览陈氏园的感受。新圃,指陈氏园中新开的菜地或花园。穿沼,穿池。涨江,指江河水位上涨。这里写出了陈氏园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诗人流连其中,乐而忘归。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坎坷的无奈和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
尾联“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感叹自己因为公文缠身,无法脱身而去,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因此,他希望能有一个机会摆脱这一切,去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