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寺壁看诗来,颜氏瓢樽偶共开。
茅屋未完先凿沼,竹林成后想宜梅。
新诗妙绝难为继,高论微低得共陪。
第一词人生不识,兹行尚喜揖君才。
诗的原文:
彭城寺壁看诗来,颜氏瓢樽偶共开。
茅屋未完先凿沼,竹林成后想宜梅。
新诗妙绝难为继,高论微低得共陪。
第一词人生不识,兹行尚喜揖君才。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翻译:
彭城的寺庙壁上挂着苏轼的诗句,颜回的瓢和酒樽偶尔也一起打开。
还没有完工的小茅屋先修了一个池塘,竹林建成后我想种一些梅花。
新的诗歌美妙绝伦难以继续,高深的议论低声地陪伴着我。
第一首词人不了解,这次旅行很高兴地与你的才华相见。
关键词解释:
- 彭城寺壁:指的是在彭城(今天的徐州)的一座寺庙墙上挂着苏轼的诗句。
- 颜氏瓢樽:颜回是孔子的学生,据说他在陋室中常以瓢为饮器,因此用“颜氏瓢樽”来代表简朴的生活状态。
- 茅屋未完先凿沼:意思是说还未完工的小茅屋先修了一个池塘。
- 竹林成后想宜梅:竹林长成了以后,希望能种上一些梅花。
- 新诗妙绝难为继:新的诗歌精妙绝伦,难以继续创作。
- 高论微低得共陪:高深的议论低声地陪伴着我。
- 第一词人:指苏轼,因为他写的词在当时并不被广泛认识。
- 兹行尚喜揖君才:在这趟旅行中,非常高兴能够见到像你这样的人才。
注释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朋友王定民的一种友好回应,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和思想,表达了他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珍视。诗中通过引用颜回的瓢樽和简陋的茅屋作为比喻,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简单生活的态度。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比如竹林和梅花。最后,他提到自己正在创作一部新的诗歌,虽然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仍然觉得难以完成。此外,他对能遇到像王定民这样的知己感到高兴和荣幸。整首诗流露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