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初成得赐环,未应苔藓上苍颜。
据鞍华岳旌旄里,回首淮山梦想间。
烽火日传西塞静,丘陵应伴壮心闲。
终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
叠石初成得赐环,未应苔藓上苍颜。
据鞍华岳旌旄里,回首淮山梦想间。
烽火日传西塞静,丘陵应伴壮心闲。
终南太白皆公有,肯向庭中更作山。
赏析:
此诗为宋代诗人苏辙所作。在《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中,苏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座新建的石山,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和壮志豪情的赞美之情。
首句“叠石初成得赐环”,意指新筑的石山初建成时,便得到了皇帝赐予的荣誉与赏识。这里“得赐环”可能是指石山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国家对这片地方的重视和期望。诗人通过“得赐环”这一表述,展现了他对这座石山所承载的历史意义的认同。
“未应苔藓上苍颜”一句描绘了石山上的自然景色。这里的“苍颜”可能指的是岁月的痕迹,苔藓生长于石头之上,见证了时间的流转。而“未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三句“据鞍华岳旌旄里”,描述了诗人站在山巅,俯瞰四周的景象。“据鞍”表明了一种从容的姿态,“华岳”即华山,是中国古代五岳之一,“旌旄”则是一种古代军队中的指挥信号。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胸怀壮志,志在四方。
第四句“回首淮山梦想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淮山”可能是诗人所向往的地方,“梦想间”则表达了一种遥不可及而又向往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淮山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最后一句“烽火日传西塞静”,描绘了边疆的宁静。“烽火”通常代表战事或紧张局势,“西塞”则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或是在强调边疆安定的重要性。
结尾的“丘陵应伴壮心闲”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壮心”代表着诗人的豪情壮志,“闲”则意味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苏辙作为一位文人的才情与胸怀。
《次韵发运路昌衡淮南见山堂》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更展现了他对人生、理想和历史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