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诏许敲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
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
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

诗句如下:

懒从朝谒事骖騑,此去高眠罢倒衣。

译文是:

懒得从早上开始就侍奉君主,我打算从此退休过上悠闲的生活,不再为朝廷忙碌奔波了。

赏析是:

首句“懒从朝谒事骖騑”,描绘了诗人对政治生活的厌倦。在封建社会中,官员每天都要早起处理朝政,而诗人却表示他不想再这样日复一日地工作。这里的“朝谒”指的是古代官员每天早晨必须向皇帝请安、报告工作情况,而“骖騑”则是指马,暗指骑马赶路或骑马出使。诗人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不满和逃避。

次句“此去高眠罢倒衣”,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高眠”意味着长时间地休息和睡眠,而“罢倒衣”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脱去官服,换上便服,准备开始他的退休生活。通过这句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三句“诏许敲门访耆旧,天教筑室俟来归。”表达了诗人对结交老友和享受宁静生活的美好期待。这里的“耆旧”指的是年长有德的人或者资深的官员,而“天教筑室俟来归”则暗示着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度过余生。这两句话共同构成了一幅诗人向往自由、追求心灵宁静的画面。

四句“肩舆尚肯追春色,鼓缶何妨傲夕晖。”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热爱。这里,“肩舆”指的是轿子,用来代替步行;而“鼓缶”则是一种打击乐器。诗人用这两个词来表达他对春天景色的赞赏以及他在晚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同时,“傲夕晖”也反映了诗人对夕阳下的美丽景色和悠闲生活的欣赏。

五句“所至成家即安隐,武昌谁乞钓鱼矶。”则总结了整个诗歌的主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找一个适合自己隐居的地方,在那里能够和家人一同生活,过上安宁的日子。最后一句“武昌谁乞钓鱼矶”则是一个巧妙的设问,它暗示了诗人已经找到了这样的理想之地,那就是他即将前往的地方——武昌。这句话既是一种反问,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作者退休后的理想生活状态。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刻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