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
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馀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

生日

扶杖今年见国人,悬弧早岁忆兹晨。

佛身三世归依地,邻寺百僧清净因。

蘧子知非惭已晚,白公起定惜馀春。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

注释及赏析

  1. 扶杖今年见国人:拄着拐杖在今年(即这一年)见到国人。这里的“扶杖”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的状态,而“国人”则暗示了诗人与民众之间的深厚联系。

  2. 悬弧早岁忆兹晨:回忆起早年在此处悬挂弓箭的日子。这句诗通过“悬弧”和“兹晨”这两个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3. 佛身三世归依地:形容自己如同佛陀一般,有着深厚的信仰和追求。这里的“归依地”指的是心灵的归宿,表达了诗人对宗教或哲学的深刻理解。

  4. 邻寺百僧清净因:描述寺庙中的僧人生活清净无扰。这句诗通过对“邻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

  5. 蘧子知非惭已晚:指蘧伯玉自知不是圣贤之人却还感到惭愧,觉得晚了。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谦虚的品质,以及对自身认知的清醒。

  6. 白公起定惜馀春:形容像白居易一样珍惜时光的人。这里的“白公”指的是白居易,他以诗歌著称,晚年依然勤奋创作,体现了对时间的重视。

  7. 舞雩一濯平湖水,乡党惊呼白发新:在舞雩台下洗去身上的污垢,让平湖人震惊地看到自己的白发。这里的“舞雩”是一种古代的祭祀仪式,“平湖水”则可能指的是某处美丽的自然景观。

赏析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互动进行了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句中的“扶杖”、“悬弧”、“归依地”、“清净因”、“蘧子”、“白公”、“舞雩”、“平湖”等词汇,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通过这些关键词,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升华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