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屈原塔

屈原遗宅秭归山,南宾古者巴子国。

山中遗塔知几年,过者迟疑不能识。

浮图高绝谁所为,原死岂复待汝力。

临江慷慨心自明,南访重华讼孤直。

世人不知徒悲伤,强为筑土高岌岌。

注释:

  1. 屈原塔:指位于长江边,纪念屈原的塔。
  2. 屈原遗宅秭归山:屈原在流放期间,选择在秭归山(今湖北省宜昌市)建造了他的住所。
  3. 南宾古者巴子国:南宾是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一带,古代属于巴国地界,这里是屈原流放的地方。
  4. 山中遗塔知几年:这座塔已经存在了很多年,但没有人知道它的历史。
  5. 浮图高绝谁所为:塔高耸入云,没有人能够解释它是如何建造的。
  6. 原死岂复待汝力:屈原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和志向并没有因此消失,他依然在激励着后人。
  7. 临江慷慨心自明:站在江边,屈原的心情豁然开朗,他知道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是不会被埋没的。
  8. 南访重华讼孤直:屈原向南行至楚国,寻求楚怀王的支持,并为之辩护,表达了自己坚持正义的信念。
  9. 世人不知徒悲伤:然而,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屈原的真实想法,只知道他是悲伤的。
  10. 强为筑土高岌岌:尽管人们不理解,但他们还是强行修建了这座塔,希望它能象征屈原的理想和精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屈原塔的壮丽景象以及人们对屈原精神的理解和支持。诗中的“屈原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象征着屈原的精神和理想。诗中对塔的描述、对屈原的赞扬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描绘都展现了诗人对于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屈原精神的理解——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最后,诗人通过描绘人们的无知行为,呼吁人们应该更加理解和支持那些坚持自己理想和信念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