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欲尽阔无边,金山当中唯一石。
潮平风静日浮海,缥缈楼台转金碧。
瓜洲初见石头城,城下波涛与海平。
中流转柂疑无岸,泊舟未定僧先迎。
山中岑寂恐未足,复将江水绕山麓。
四无邻家群动息,钟声铿锽答山谷。
乌鸢力薄堕中路,惟有胡鹰石上宿。
谁知江海多行舟,游人上下夺岩幽。
老僧心定身不定,送往迎来何时竟。
朝游未厌夜未归,爱山如此如公稀。
不待游人尽归去,恐公未识山中趣。
【译文】
长江水将要流到尽头,无边无际。
金山中独有一石。
潮涨风平日浮海,楼台缥缈金碧辉煌。
瓜洲初见石头城,波涛与海一样平。
江流中转舵疑无岸,船泊未定僧先迎。
山中岑寂恐不足,又绕山麓绕江流。
四邻没有人家群动息,钟声铿铿答山谷。
乌鸢力薄堕中路,惟有胡鹰宿石上。
谁知江海多行舟,游人上下夺岩幽。
老僧心定身不定,送迎何时竟?
朝游未厌夜未归,爱山如公稀。
不待游人尽归去,恐公未识山中趣。
【赏析】
此诗为苏轼在金山寺的题咏,作于元丰二年(1079)。是年秋,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而被贬黄州。他来到金山寺游览,写下了这首七绝。
前六句写金山的宏伟壮观。起首二句,写金山雄踞长江中流,江水浩渺,一望无际,只有金山孤峙其中。后四句,写金山景色的奇丽。金山上,日出日落时,江面水气蒸腾,白浪滔天;江水平静时,楼台倒影水中,色彩斑斓,金光闪烁。金山之北,瓜洲镇上,江水与大海混为一体。金山之南,金山寺,江流环绕,寺塔高耸。寺外,江水潺潺,寺庙四周静悄悄的。金山寺内,钟声隆隆,回荡山谷之间。寺中住着一些僧人和道士。他们虽然生活简朴,但精神饱满,无忧无虑。
最后八句写游人的喧闹。金山寺内外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来拜佛的人,也有来游玩、寻胜的人。他们或登舟游览,或在江边徜徉,或在寺前驻足,尽情地欣赏金山的自然风光。寺里的僧人和道士,也忙个不停,接待来客,招待游客。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腐败,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