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泗水平如席,城头远山涵落日。
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
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
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乾。
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
风波荡潏未可触,归来何事尝艰难。
楼中吹角莫烟起,出城骑火催君还。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信息,如意象,手法,语言等,然后依据选项一一比对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解答此题,首先要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进而理解诗意;然后要结合注释和有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再回到原诗中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概括。

“城东泗水平如席”,写城东泗水之宽。“城头远山含落日”,“城头”指城门上的砖石。“落日”即傍晚的阳光。“涵”是包容、包蕴的意思,这里形容太阳的光辉洒满了城头和山峦,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轻舟鸣橹自生风,渺渺江湖动颜色。”这两句描写的是江上泛舟的情形。“轻舟”,小船。“自生风”,指船桨击水,激起阵阵水波。“渺渺江湖动颜色”,江水浩渺无边,船儿在江水中摇曳,波光粼粼,仿佛江水也在动荡着。“中洲过尽石纵横,南去清波头尽白。”“中洲”,泛指江河中的一部分。“南去清波头尽白”,指船只驶到了江流的南面,江面上的水波都变成了白色。

“岸边怪石如牛马,衔尾舳舻谁敢下。”“岸边”,指水边。“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衔尾舳舻”,船尾相接像一群牛马。“谁敢下”,谁敢从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底下经过呢?“没人出没须臾间,却立沙头手足乾。”“没人”,没有人,没有船。“出没”,忽隐忽现的样子。“须臾间”,片刻之间。“手足乾”,指船在沙滩上搁浅,船头朝天,船底朝水。“客舟一叶久未上,吴牛回首良间关。”“客舟”,客人的船。“吴牛”,指产于吴地的水牛。“回首”,回头张望。“良间关”,非常艰难。

“风波荡潏未可触”,“荡潏”水势汹涌的样子。《庄子·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也,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此处以“荡潏”来比喻江水的汹涌澎湃,不可直视。“归来何事尝艰难。”“归”,回家。“尝”,曾经。“艰难”,处境困难,生活艰辛。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陪友人游赤壁的情景。开头二句,点出了地点和时间。城东的黄河水流得很慢,好像铺开的席子一样,城头上的远山被夕阳照得通红,映在水面上,显得分外明亮。接着写船行江中,只见轻舟破浪向前行驶,船桨划动,激起层层涟漪,江水也随之荡漾起来,波光粼粼。第三句写江岸的奇石多而奇特,有的似牛马,有的像人,它们排列在一起,好像一条巨龙在水中翻滚前进。第四句写江面上的水波荡漾,连船也难以通过。第五句写船已到江心,但船尾还留在江边,船头高高地翘起。第六句写船因搁浅而无法前进,只好停下来歇脚。第七句写船上的人因为长时间没有靠岸而感到困倦。第八句写由于江水涨潮,船难以前进,所以只得返回。第九句写船行至城下,又因逆行而上而受阻。第十句写因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十一句写逆行而上的困难。第十二句写船行至城下,又因逆行而上受阻。第十三句写逆行而行的困难。第十四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十五句写逆行而至,又受阻而返。第十六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十七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十八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十九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一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二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三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四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五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六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七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八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二十九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三十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第三十一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最后两句写逆行而上,船不能继续前行。

全诗以轻松的语言描写了顺流而下与逆流而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随朋友游玩时的愉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