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注释】

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

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

虽无朱栏拥,不见红尘辱。

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

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

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

【赏析】

苏轼的这首《次韵子由守南陵》,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二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监牢中与弟弟苏辙互相慰勉。此诗即是作者在狱中写给弟弟的一首长信体小诗。全诗共八句,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开头两句“故园今何有,犹有百竿竹”,是说:家乡的景物现在还有什么呢?但还有百株竹林。这一句以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景色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三、四句:“春雷起新萌,不放牛羊触。虽无朱槛拥,不见红尘辱。”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春雷惊醒了沉睡的万物;春雨滋润着大地,草木萌发,牛羊吃草。虽然官府没有用红栏杆围着庭院,也看不见尘土污辱。这两句通过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环境的变化。

第五、六句:“清风时一过,交戛响鸣玉。渊明避纷乱,归嗅东篱菊。”一阵清风从门前经过,发出飒飒的声响,就像击打玉磬一样。陶潜避开了社会的动乱,回到乡间,闻到东篱边菊花的香味。这两句是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比喻,也是对友人的劝慰。

最后两句:“嗟我独何为,弃此北窗绿。”“唉!我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呢?抛弃了北方的绿竹。”这是作者的自问自答。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高远清雅,格调高雅闲淡,是苏轼诗歌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