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
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注释】姑熟溪:指安徽当涂县姑熟溪。茅庵劣容席:简陋的草屋容不下客人。团:团圆。

【赏析】此诗为郭祥正《醉吟》诗作之序。诗人以“醉”字开篇,点明自己醉于山水、醉于自然,醉在姑熟的山中。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他的诗,如清泉流淌在山涧之中,清澈透明,晶莹剔透,让人心旷神怡;他的诗,如山涧中的溪水,曲折蜿蜒,奔流不息,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这首诗,是郭祥正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也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都在寻找一种与心灵相契合的生活方式。

郭祥正国博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

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注释】国博:国子监。郭祥正曾做过国子监祭酒。醉吟客:醉心于山水,寄情于自然的诗人。归作:回到故乡后的作品。茅庵:简陋的草屋。劣容席:简陋的座位。鹊卵:即“鸠”,一种鸟。中自明:中间明亮如玉。窗前月出夜更清:夜晚明月高悬,月光皎洁。洛阳(雒阳):古都城名,在今河南洛阳市。拥鼻:闭着眼睛呼吸。洛生:指汉代学者董仲舒。洛生咏:《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年少时治春秋公羊氏学,卓然异诸儒。”后人因此称其为“洛生”。杜甫有诗句云:“安得羿善射,一箭落繁星。”意谓董仲舒之才,可媲美羿氏。

【赏析】这是一首记叙郭祥正隐居生活的诗。

郭祥正国博醉吟庵

姑熟溪头醉吟客,归作茅庵劣容席。

团团鹄卵中自明,窗前月出夜更清。

醉吟自作溪上语,不学拥鼻雒阳生。

诗成付与坐中读,知有清溪可终日。

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

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

嚣然一息不自停,水火雷风相灭起。

直须只作此庵看,歌罢曲肱还醉眠。

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

【注释】国博:国子监。郭祥正曾做过国子监祭酒。醉吟客:醉心于山水,寄情于自然的诗人。归作:回到故乡后的作品。茅庵:简陋的草屋。劣容席:简陋的座位。鹄卵:即“鸠”,一种鸟。中自明:中间明亮如玉。窗前月出夜更清:夜晚明月高悬,月光皎洁。洛阳(雒阳):古都城名,在今河南洛阳市。拥鼻:闭着眼睛呼吸。洛生:指汉代学者董仲舒。洛生咏:《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年少时治春秋公羊氏学,卓然异诸儒。”后人因此称其为“洛生”。杜甫有诗句云:“安得羿善射,一箭落繁星。”意谓董仲舒之才,可媲美羿氏。诗成付与坐中读:将诗作献给座中诸公听读。知有清溪可终日:知道这里可以终老。作诗饮酒聊复同:作诗饮酒,聊以自慰。谁来共枕溪中石:谁能够与我共享这溪边的石头?圆天方地千万里:天地广阔无边无际。中与此间大相似:其中的景象与我所居之处很相似。嚣然一息不自停:喧嚣不已,一刻不停歇。水火雷风相灭起:水火相激,雷电交加,互相作用,相互引发。直须只作此庵看:只要住进这个小庵就满足了。歌罢曲肱还醉眠:唱歌吟诗累了,倚靠在手臂上打个盹儿,又继续酣睡。不用骑鲸学李白:用不着像李白那样学海遨游,去到东海遨游。东入沧海观桑田:向东到大海中去观看沧海变成桑田的变化过程。

【赏析】此诗为郭祥正《醉吟》诗作之序。诗人以“醉”字开篇,点明自己醉于山水、醉于自然,醉在姑熟的山中。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也找到了人生的真谛。他的诗,如清泉流淌在山涧之中,清澈透明,晶莹剔透,让人心旷神怡;他的诗,如山涧中的溪水,曲折蜿蜒,奔流不息,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这首诗,是郭祥正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也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选择。他的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境界,都在寻找一种与心灵相契合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是郭祥正的一篇抒情小品文。全词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我”的角度来描绘自己隐居生活的场景和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与世隔绝的孤寂之情。

诗的前四句写景。开篇两句点明“我”的隐逸之地——姑熟溪头,一个幽静的山谷。“醉吟”二字写出了“我”的闲适和自在。接下来两句写“我”的居所——简陋的茅庵,它容纳不住“我”的身影,只能委屈“我”在窗下打坐吟咏。最后两句写“我”的爱好——喜爱在月色下吟诗,沉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八句则是写“我”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诗成付与坐中读”,说明“我”将自己的作品送给座中各位阅读;“知有清溪可终日”,表明“我”相信这里有一处可以终老的地方;“作诗饮酒聊复同,谁来共枕溪中石”,意味着“我”在这里过着诗意盎然的生活,与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共享这份快乐;“圆天方地千万里,中与此间大相似”,表达了“我”对这个世界的感慨与认同;“嚣然一息不自停”,则表现了“我”内心的平静与安详;“水火雷风相灭起”,暗喻世间万物皆因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生生不息;“直须只作此庵看”,强调了只有住进这个小庵才能满足;最后两句则抒发了“我”的人生感悟:“歌罢曲肱还醉眠”,表示只有在梦中才能尽情畅饮欢乐;“不用骑鲸学李白,东入沧海观桑田”,则表明“我”并不羡慕那种浪迹天涯的生活,而是喜欢这种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悠长,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谷之中,感受那份宁静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