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注释】: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昔日曾生活在建城这个地方,日夜都听到卖盐和卖酒的声音。

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

夏天的大雨担心会把屋顶打漏,冬天的雷声知道土地会偏斜。

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

妻子儿女天天来告诉我,为什么不回到故乡去呢?

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

一旦被招进朝廷任职,已经七年没有回家了。

有寓均建城,且志昔日言。

我租住在这个城市,并且写下过去的话语。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是借自己被贬黄州而作,诗中表达了他思念家乡、怀念故人的心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首句“昔在建城市”,回忆自己在建城生活的日子,用一个“昔”字引出往事,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当年的生活场景。接着诗人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状况,“盐酒昼夜喧”,“盐”、“酒”是当时生活必需品,“昼夜喧”则描绘出当时生活繁忙的景象。

次句“夏潦恐天漏,冬雷知地偏”,则是对当时自然灾害的描写。夏天的暴雨可能让人担心房屋会被冲走,冬天的雷声则让诗人感到大地可能会倾斜,这些自然现象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

三句“妻孥日告我,胡不反故山”,则是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他的家人每天都在告诉他,为何不去故乡看看呢?这种亲情的呼唤无疑增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一来朝廷上,七年不知还”,则是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诗人被召到朝廷任职,已经七年没有回家了,这无疑是对他个人的一种折磨。

这首诗通过回忆自己在建城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高尚品质——坚守原则,不为权势所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