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守临汝,俯仰八十载。
推迁城市非,散落篇章在。
外物固难必,清名竟安赖。
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
飞翔栋宇回,滉荡波流对。
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
遗编访诸子,翠石补前废。
吏民亦潸然,未替甘棠爱。

【注释】

杨公:指杨震。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百姓爱戴。临汝:县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偏东。俯仰八十载:形容杨震在临汝做官的时间长久。推迁:升迁,提拔。城市非:城市不是他的归宿。散落篇章:指他留下的诗文作品。外物:世俗之物。固难必:当然难以预料。清名:高洁的名声。安赖:安稳,得到保障。孤亭右洲渚:在临汝城西有一座孤亭,孤亭旁边有个小洲。斜日到冠佩:夕阳斜照在官员的服饰上。飞翔栋宇:飞腾于殿堂屋宇之间。滉荡波流对:波澜壮阔的水波对着楼阁。稍存楸梧高,大剪菰蒲秽:稍微保存了梧桐树的高大,却大剪除杂草。遗编:遗留下的文集。访诸子:向门生请教。翠石:青绿色的石头。补前废:修复前人的遗迹。吏民亦潸然:官吏和百姓们也为之动容落泪。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底(757年)时所作。当时杜甫正在长安闲居,而此时临汝令杨震去世已逾十年,杜甫怀念故人,便写下了这首七律。全诗通过对杨震生前的事迹及其身后遗存的遗迹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名臣高尚品质的崇敬之情。

首联“思贤堂”点题,写杨震为官清廉,为官八十载,政绩卓著,深得民心。颔联“推迁城市非”,写杨震虽然被推举升迁,但并未离开家乡临汝,仍生活在这个曾经被他治理过的古城之中。颈联“散落篇章在”,写杨震虽已逝世,但他留下的诗文却遍布天下,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尾联“孤亭右洲渚,斜日到冠佩”,写杨震死后,其衣冠冢就在孤亭的右边,夕阳斜晖映照着他的衣冠,使人联想到他生前的身影。尾联两句通过写自然景物来衬托杨震的崇高品格,使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杨震的伟大精神力量。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