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仕不遇,避世游金马。
嗟我独何为,不容在田野。
攲区寄汝南,落泊反长社。
东西俱畏人,何适可安者。
故庐已荆榛,遗垄但松槚。
颓龄迫衰暮,旧物一已舍。
安能为妻孥,辛苦问田舍。
平生事瞿昙,心外知皆假。
归休得溟渤,坐受百川泻。
何人实造物,未听相陶冶。

注释:

还颍川 回到颍川。

昔贤仕不遇,避世游金马 以前有才德的人得不到施展,就隐居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马邑山中。

嗟我独何为,不容在田野 唉!我独自为何要忍受这苦难,不被任用?

攲区寄汝南 我将把家宅搬到汝南县去。

落泊反长社 后来在长社定居。

东西俱畏人,何适可安者 四面都是熟人,不知到哪里去能安居乐业。

故庐已荆榛,遗垄但松槚 旧居早已荒芜破败,坟头只有松柏两棵。

颓龄迫衰暮,旧物一已舍 衰老的身体逼近生命的尽头,过去的一切都已抛弃。

安能为妻孥,辛苦问田舍 怎么还能为妻子儿女操心呢?他们只能吃糠咽菜。

平生事瞿昙,心外知皆假 平生所追求的是佛教中的“佛”和“法”,而这些都是虚假的。

归休得溟渤,坐受百川泻 回到家里,可以像大海一样包容百川。

何人实造物,未听相陶冶 是谁真正创造了万物,谁能听到它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诗人因得罪宰相武元衡、宰相李吉甫而被贬到湖南衡阳,他先到长沙、岳州等地,又迁往袁州、宜春、新宁、邵阳一带,最后到达邵陵(今湖南邵东),在邵陵住了五年,直到公元820年才被召回长安。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被贬途中所作。

首联两句说:以前有才德的人得不到施展,就隐居在金城(今甘肃兰州)的马邑山中。诗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颔联写诗人的身世之感。“嗟我独何为”一句是说自己独自遭受这样的遭遇,心中该有多少悲愤不平。“不容在田野”一句是说自己没有地方可以去,只好在田间小径上流浪。

颈联两句说自己无处容身,到处受人白眼。“东西俱畏人”意思是四面都有熟人,不知道哪里才是自己的容身之地。“何适可安者”一句是说哪里才是一个真正的安乐窝呢。

尾联四句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说自己已经老了,一切都将过去,过去的一切都已抛弃。现在只能为妻子儿女操劳了,他们已经无法再承受这种生活的压力了。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打击的不幸经历。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如《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黑暗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