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室新。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归来味玄言,见日当自陈。

逐句释义:

  1. 广福僧智昕西归:
  • 广福僧智昕西归: 描述了僧人智昕(或智昕的别称,如”广福僧”)的西归。这里的”西归”指的是返回故地或从某地前往西方。
  1. 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 老人寄东岩: 描述一个老人居住在东边的一个岩洞里,这可能暗示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 萧然四无邻: 形容四周非常清静,没有邻居。
  1.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 八尺清冷泉: 描述泉水清澈且凉爽,可能位于山中某个安静的地方。
  • 中有白发人: 这里用”白发人”来形容泉水中的水珠,可能是在强调水的纯净和清澈。
  1.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 婆娑弄明月: 形容月光在树影婆娑中舞动,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 松间夜相宾: 描述月光下松树的影子像是在与客人交谈,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友好的氛围。
  1.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
  • 平生指庚壬: 表示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或志向指向了庚壬这两个方位或方向。
  • 终老投此身: 表达了这个人一生的追求就是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
  1.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
  • 筑室颍川市: 在这里建屋居住,可能是为了追求精神上的安宁或者逃避尘世的喧嚣。
  • 西望长悲辛: 向西望去,常常感到悲伤和忧郁,可能是由于对故乡的思念或者其他原因。
  1.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
  • 故山比丘僧: 提到故乡有一位出家人(比丘),可能是一位和尚或是其他修行者。
  • 茧足超峨岷: 用“茧足”来比喻这位比丘僧的坚韧不拔,而“超峨岷”则表明他/她已经超越了常人,达到了某种高深的境界。
  1.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
  • 归涂三千里: 描述了回家的路有很长的距离,需要走三千里才能到达家。
  • 秋风入衣巾: 秋风带来了凉意,可能意味着旅途的艰辛或是对家的深深思念。
  1.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室新:
  • 北崦百步外: 描述站在北方的山坳(崦)百步之外的场景。
  • 我梦一室新: 通过梦境体验到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可能是家中的新居或者是心灵上的一种新的觉醒。
  1.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
  • 快速建造了三间屋子作为修行场所,表达了对修行的重视。
  • “永奉两足尊”可能是指永远保持谦卑的心态,尊重自己的双脚所站立的土地。
  1.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
  • 表明自己有特定的时间回归,与家人保持亲近。
  • 这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1.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 表示虽然年岁已高,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颗非凡的心境。
  • “瓦砾化金银”可能比喻即使是平凡的事物,只要用心去感悟,也能发现其中的价值和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归途和内心的转变。诗人通过对比“四无邻”的孤独与“白发人”的清净,展现了隐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此外,诗中多次出现的“西归”一词,既指地理上的回归,也暗含了一种精神上的归宿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八尺清冷泉”、“婆娑弄明月”等,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同时通过“终老投此身”等表达,流露出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内心平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