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名山满世间,洞霄毕竟出尘寰。
达翁不问长生药,高兴惟通九锁关。
愿学坡仙游赤壁,肯如谢老陟东山。
羽人能重来贤裔,杖屦相陪一日闲。

大涤洞天留题

赏析与翻译

  1. 诗作原文展示
    天作名山满世间,洞霄毕竟出尘寰。
    达翁不问长生药,高兴惟通九锁关。
    愿学坡仙游赤壁,肯如谢老陟东山。
    羽人能重来贤裔,杖屦相陪一日闲。

  2. 诗句翻译对照

  • “天作名山满世间”:形容这处名胜如同天然生成,遍布天下。
  • “达翁不问长生药”:达翁(道教仙人)对寻求长寿的药物不感兴趣,强调修炼的自然过程。
  • “高兴惟通九锁关”:表达了通过修炼获得内心愉悦和身体自由的感觉,如同通关九重山门。
  • “愿学坡仙游赤壁”:意欲效仿古代文人如苏轼(东坡先生)游览赤壁,体验自然之美。
  • “肯如谢老陟东山”:表达愿意跟随谢灵运(谢安)的隐逸生活,追求精神上的高远。
  • “羽人能重来贤裔”:希望有羽人(传说中的仙人)能够再来,陪伴并教导后人。
  • “杖屦相陪一日闲”:表示与友人一同杖屦而行,享受闲暇时光的宁静。
  1. 诗句解读
    本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道家哲学的追求。诗中提及的“达翁”和“谢老”分别代表不同的修行态度和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探索。通过对比“达翁”的淡然与“谢老”的隐逸,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功名看淡的态度,以及对自然和心灵自由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洁的情操。

  2. 文化背景

  • 道教文化:宋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文人墨客受其影响,作品中常可见到道教元素。
  • 文人隐居:宋代文人普遍重视隐居生活,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这与道家的“无为而治”相契合。
  • 山水诗:宋诗多以山水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情感和志向。
  1. 艺术特色分析
    本首诗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音韵和谐,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例如:“天作名山满世间”,将名山比作天地间的珍宝,形象地表现了其独特与稀有。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了其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是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2. 现代意义及启示

  •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醒现代人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心灵的净化与升华:鼓励人们通过修行和自我提升,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 生活的哲学思考:引导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寄托。

《大涤洞天留题》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富含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慰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