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回白马,青书收赤龙。
仙人在何计,烟霞锁晴峰。
荒祠冠其岭,千古凛灵踪。
粉堵尘网悬,石凹苔钱重。
我来款遗像,再拜虔且恭。
檀烟泄云白,茗粥浮新浓。
世事非所期,真游誓相从。
云轺几时来,微风韵寒松。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及重要意象的含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赏析。“谒苏仙祠”是这首诗的标题,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所以首先应关注标题。“谒”即拜谒、参拜,“苏仙”即指传说中的仙人张果。“谒苏仙祠”即拜谒张果的祠堂。“绛节回白马,青书收赤龙”,绛节,红色旌旗,象征神仙之车;白马,代指仙人;青书,《云笈七签》卷二:“天帝有青囊书,能制人命。”这里指道教经典;赤龙指道士所佩带的符箓。诗人在祠前驻足,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开始向张果求教了。“仙人在何计,烟霞锁晴峰”,这两句紧承上句而来,诗人问:你在这仙境中有什么打算?而仙人却回答说:我被烟霞所包围,只能锁住晴峰。“仙人”二字是全诗的关键,它既点明这是一首咏物诗,又为后文作了铺垫,为下文写仙人不问世事、超然于尘世之上作了铺垫,也为结尾处仙人“真游誓相从”埋下伏笔。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仙人的居所,“荒祠冠其岭”“千古凛灵踪”,意思是说:仙人的庙宇高耸入云,屹立在山岭之巅,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怀念。“荒祠”一词写出了张果的庙宇虽然荒凉但依然巍峨壮观的景象;“冠其岭”则写出了这座山岭上张果祠的位置,突出了其地位之高;“千古凛灵踪”则写出了这座庙宇历经沧桑而依然威严壮观的景象,也表现了人们对它的敬畏。接着诗人又描写了张果的遗像,“我来款遗像”,意为我来到这里是为了瞻仰张果的遗像。“款”,是恭敬的意思,“遗像”是指张果的画像。“再拜虔且恭”,意为我再次跪拜表示敬意,并恭敬地观看着张果的画像。诗人之所以要这样作,是因为他认为张果是一位得道高人,值得他如此崇敬。“檀烟泄云白,茗粥浮新浓”,意思是说:香烟袅袅升起,如白云般飘逸;茶水清沏芳香,如浓雾般飘渺。诗人以“檀烟”“茗粥”来烘托出张果祠内香火不绝、香烟缭绕,以及茶水清沏、香气扑鼻的氛围,表现出张果祠的庄严神圣。“世事非所期,真游誓相从”,意思是说:世间的纷扰杂事都不是我所追求的,我只愿与你一起真正地游历山水。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他渴望与张果一起游历山水的愿望。“云轺几时来,微风韵寒松”,意思是说:你何时才能驾云车来到我的身边呢?只有微风吹动那挺拔的松树,发出阵阵飒飒之声。这里的“云轺”指的是神话中的云神所乘的车子,诗人在这里以神话中的车子喻指仙人乘坐的飞马,表达了对仙人的思念。“微风韵寒松”,则写出了微风吹拂着寒松发出的飒飒之声,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整首诗通过对张果祠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仙境图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张果的崇敬之情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

【答案】

谒苏仙祠

绛节回白马,青书收赤龙。

仙人在何计,烟霞锁晴峰。

荒祠冠其岭,千古凛灵踪。

粉堵尘网悬,石凹苔钱重。

我来款遗像,再拜虔且恭。

檀烟泄云白,茗粥浮新浓。

世事非所期,真游誓相从。

微风韵寒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