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里吹箫子,终年守独幽。
石泉为晓镜,山月当帘钩。
岁晚杉枫尽,人归雾雨愁。
送迎应鄙陋,谁继楚臣讴。

【注释】:

清平镇:在河南扶沟县西南。游楼观、五郡、大秦,均为唐时地名,在今陕西户县北。延生:即延兴寺。仙游:在今陕西周至县南。往返:指诗人自清平镇出发,先到楼观,再往五郡、大秦等地游览。十一诗:《游楼观四绝》共四首,《游五郡四绝》共四首,《游大秦寺四绝》共四首。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同作其四大秦寺:苏辙也写了《游大秦寺四绝》。四绝:指以上四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七八年)冬,作者自扶沟(清平镇)出发,先到了五郡(今陕西户县北),后又到大秦寺(在今周至县),又到延兴寺(在今陕西户县北)。沿途游览了四座寺院,写下了四首七绝诗。

第一首写在五郡的见闻和感想。起句点题,说明游踪所及。次句“洞里吹箫子”,是说在山洞中听到有人吹箫。箫是古代一种横吹的乐器,声音悲切凄婉。《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有《幽兰》、《长门怨》等曲子,都是哀怨之音。这里暗用《列仙传》中典故,说仙人吹箫,声闻百里。三、四两句写景。石泉照影为晨镜,山月当帘钩,景色清冷幽美。

第二首写在五郡的所见所感。开头“岁晚杉枫尽”,是说岁末时,山林中已无杉树和枫树,一片萧瑟。接着“人归雾雨愁”,是说人们纷纷回到家乡,而自己却因路途遥远,滞留他乡,所以感到忧愁。

第三首写游大秦寺的情景。前两句写寺外景色:山势陡峭,云雾缭绕。后两句写寺内气氛:僧人多是鄙陋之人,他们吟诗唱词,抒发自己的情感。“谁继楚臣讴”,是说楚臣们唱着楚歌抒怀,而如今这些人都以庸俗鄙陋自居。

这首诗是苏轼与弟弟苏辙同游四方时所作的诗歌之一。诗中的景物虽不新奇,但情意缠绵;语言虽平易自然,但韵味深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