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注释:
东去:向东行进。
西来:向西行进。
碧潭:清澈的潭水。
白塔:白色的塔。
斤斧绝:断绝了砍伐的工具。
松桂得干霄:松树和桂花得以生长,直达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四座寺庙时所做,他通过描绘这些寺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描绘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他感到东行时的山峦陡峭,难以攀登;而西行时,又害怕过河桥。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颔联”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进一步描绘了景色。清澈的潭水仿佛在向诗人展示其美丽的一面,而白色的塔则似乎在用它们的姿态吸引着诗人前往探索。这两句诗以景写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颈联”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描述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虽然食物简陋,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使他感到温暖;虽然路途遥远且寂静,但有村民的陪伴让他不再感到寂寞。这两句诗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诗歌充满了人情味。
尾联”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总结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当他走到尽头时,砍伐的工具已经断绝,而他所经过的地方,松树和桂花已经长得高大挺拔,直冲云霄。这两句诗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成长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赞美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