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
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注释】
邺瓦:指东晋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用的一种墨。坚:硬,坚固。一枚不换百金颁:比喻价值连城。王夫子:指王羲之,字逸少(yìshǎo),东晋书法家。临潼:今属陕西。杜甫《秋兴》:“西蜀称王我自嗤,南登陇首谢公才。”岭山:即临潼县的骊山。泉脉:泉水的流向,喻指书法笔锋所到之处的脉络。潸:泪流的样子。封题:密封书信。吾:我的谦词,这里指自己。无用:没有用,无用武之地。学班:学习班,即学堂。
【译文】
世人都争着夸赞邺城的瓦质坚硬,一盒砚台值万钱也不愿交换。岂知好事王夫子,自己采集临潼绣岭山的石来制砚。经火仍含泉水暖流,吊秦应有泪痕潸然。封题寄去无用,近日从戎拟学班。
【赏析】
此诗是苏轼与子由同和王安石的诗,以记叙事、状物象为主,抒发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及对王羲之的敬慕之情。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幅完整的画面,且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开篇“举世争称邺瓦坚”,先点出邺城瓦砚的硬度,接着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为例,说这种瓦砚“一枚不换百金颁”,“一枚”指的是一块,“百金”指的是大量的钱财,“颁”是授予、颁给的意思,“坚”是坚不可摧的意思,这是说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是用这种瓦砚写成的,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岭山。”这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王羲之是大书法家,可是不知道王羲之在临潼山中亲自采集制作砚台。“绣岭山”,即临潼山,位于西安市东南。王羲之爱好收藏名石,曾到过临潼山,所以这里的石头质地很好,很适合制砚。
“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这是说,经过高温烧制的砚石还有泉水般的温润,吊唁秦地的人们一定有伤心的泪痕。“经火尚含泉脉暖”中的“经火”指高温烧制,“尚含泉水暖”中的“尚”是还、仍有的意思,“含泉脉暖”的意思是仍然含有泉水一样的温暖感。这两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说明,突出了这种石质温润的特点,同时暗示出它的价值很高。“吊秦应”中的“秦”指南朝时期秦朝首都长安附近的地区,因秦始皇陵墓在此而得名,这里用来指代秦地,也就是现在的西安一带。“吊秦应有泪痕潸”中的“潸”是流泪的意思。
最后一句“封题寄去吾无用”,意思是说,把写好的诗交给朋友后,我没有用处了,因为我已经有了好砚台了。“封题”是把写好的诗放在信封里密封起来的意思。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已经找到了好的砚台,因此不再需要诗歌了。
这首七言绝句,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前两句写王羲之制砚的珍罕和其价值;后四句写自己有了好砚台后不再需要诗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