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注释】
十月二十日:即元祐元年十一月十三日。
太皇太后:指哲宗的生母章懿皇后。
罪人:有罪之身。此处指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三地。
成服:古代丧礼中表示哀悼的一种服饰。
欲哭则不敢:指不能为国哀痛。
欲泣则不可:指不能为国哭泣。
原庙:供奉祖先的庙宇。
和熹:宋仁宗的年号(1024~1063)。
贪位:贪图高位。
明德:明德皇帝,即宋真宗。
写:记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所写,以悼念太皇太后而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先王的敬仰之情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首句“巍然开济两朝勋”,意思是说太皇太后在宋朝开创和稳定两朝的功勋是多么的崇高。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她的敬意和怀念。
第二句“信矣才难十乱臣”,意思是说太皇太后确实难能可贵,她是一位有才能的君主,但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下,她却不得不做出许多艰难的抉择。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先王的敬佩之情。
第三句“原庙固应祠百世”,意思是说太皇太后的原庙应该被永远祭祀下去,供后人瞻仰。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先王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先王何止活千人”,意思是说先王的恩泽已经惠及了千千万万人。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先王的敬仰之情。
第五句“和熹未圣仍贪位”,意思是说宋仁宗虽然不是圣人,但他还是贪图高位。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先王的批评之情。
第六句“明德虽贤不及民”,意思是说即使像明德皇帝这样的贤君,他的才能也达不到百姓的期望。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先王的批评之情。
第七句“月落风悲天雨泣”,意思是说月亮落下,风声悲凉,天空中仿佛在哭泣。作者用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先王的怀念之情。
第八句“谁将椽笔写光尘”,意思是说谁能用笔记录下先王的光辉业绩呢?作者用这句话表达了对先王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皇太后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先王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同时,通过对先王的评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