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悼念太皇太后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身为罪人,未能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以表哀思。

一、未报山陵国士知

国士知我心,知我之痛。未报山陵,是我之罪;绕林松柏,已猗猗而立。它们虽无言,却似在诉说着对先人的思念与哀伤。我虽身处异地,但我的心与太皇太后同在,愿她安息。

二、一声恸哭犹无所

恸哭之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却似乎无处可寻。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一种无法释放的情感。万死酬恩,更有时。即使身陷囹圄,也要尽己所能,以表达对她无尽的怀念和敬意。

三、梦里天衢隘云仗

梦回往昔,仿佛置身于一条狭窄的天衢之上,云仗(云雾缭绕的云彩)遮蔽了前方的路。那是太皇太后生前常走的道路,如今却变得如此狭窄,让我难以前行。人间雨泪变彤帷,象征着哀悼之情如同细雨般洒满大地,化作红彤彤的帷帐。

四、《关雎》、《卷耳》平生事

《关雎》、《卷耳》是古人用以表达爱情与思念的经典之作。而今,我将它们作为对太皇太后一生的缅怀,白首累臣正坐诗——作为一位被时代抛弃的文人,我深知自己无力改变命运,只能将对她的爱与思念寄托于文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听闻自己的祖母太皇太后升遐的消息后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因不能为祖母守孝而内心的愧疚与悲痛,以及对她的无尽怀念和深深敬意。通过描绘山陵、松柏、云仗等自然景象,以及梦境中的天衢、雨泪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引用《关雎》、《卷耳》等经典之作,表达了对祖母一生经历与贡献的感慨。整体而言,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