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
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

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

适参寥专使欲归,使持此以示西湖之上诸友,庶使知予未尝一日忘湖山。

注释:在惠州城附近的几座小山,就像蜀国的山路一样。春天的时候,我与进士许毅一起漫步,当遇到有深意的地方时,便喝上一口酒,边喝边走,直到醉倒为止,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记录下这次经历。恰好这个时候有一位名叫参寥的僧人专程前来送行,他拿着这首诗展示给西湖上的各位朋友看,希望他们知道我一直未曾忘记过西湖的美景。

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

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

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

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

注释:夕阳西斜,飞絮纷乱地落在平坦的原野上,在这万里之遥的春天之前我只有这一瓶酒相伴。铁化的双鲤鱼沉入远方的白绢中,剑将两座山峰分开在中间地带。花朵曾经见过我的容颜,香气依然很好,鸟儿不知道它的名字却自呼其名。平生的梦想还没有消磨干净,满林的烟雾和月光都到了西湖。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惠州游玩时所见所感的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首句“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直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惠州靠近城市,周围有几座像蜀国一样的大山。这里的“近”字既指物理距离上的接近,也含有比喻意味,暗喻这些山如同蜀道一般险峻。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诗歌一开始就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神秘感。

诗中写到:“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处,饮之且醉,作诗以记。” 春天,诗人与进士许毅一起在野外散步,找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饮酒后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关于春天的诗。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夕阳飞絮乱平芜,万里春前一酒壶。”这句话通过对夕阳、飞絮、平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用“乱”字形容飞絮在空中飞舞的样子,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而“一酒壶”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美酒的渴望和追求。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还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接下来是“铁化双鱼沉远素,剑分二岭隔中区。”两句,诗人通过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将铁化双鱼和剑分为两个区域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描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对诗歌的主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最后一句“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则是对自然界中生物特性的深刻描绘。这句诗中的“花”和“鸟”分别代表了自然中的生命个体,它们的外貌和行为都各自不同,但都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诗人通过对这两个生命个体的观察和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的赞美和尊重。

最后一句“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则是整首诗的升华之处。诗人通过对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感受的回忆,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梦想永远无法实现,希望能够一直留在这里欣赏满林的烟月和西湖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