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万里云山一破裘,杖端闲挂百钱游。
五车书已留儿读,二顷田应为鹤谋。
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
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
注释:
万里云山一破裘:形容旅途遥远,穿着破旧的衣物行走在万里云山之间。
杖端闲挂百钱游:手持拐杖(杖端),随意挂上一百文钱游玩。
五车书已留儿读:指自己留下的五车书籍供儿子阅读。
二顷田应为鹤谋:表示自己的田地应该用来养鹤,体现了一种隐逸的思想。
水底笙歌蛙两部:想象水下世界的景象,笙歌和蛙鸣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山中奴婢橘千头:描述山上的生活场景,有奴婢和柑橘树成群结队地生长。
幅巾我欲相随去:表达想要跟随自己去海上生活的愿望。
海上何人识故侯:询问海上的人是否认识这位故去的侯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写诗人离开故乡前往远方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万里云山一破裘”描绘了旅途艰难、衣着简陋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远行的无奈和艰辛的感受。次句“杖端闲挂百钱游”则展现了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态,他带着金钱游玩,享受着旅行的乐趣。第三句“五车书已留儿读”,意味着他已经把宝贵的书籍留给了儿子,让他有机会学习学问。第四句“二顷田应为鹤谋”则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他认为自己的田地应该用来养鹤,体现出一种隐逸的思想。接着,诗人用“水底笙歌蛙两部,山中奴婢橘千头”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和生活情景,充满了诗意。最后一句“幅巾我欲相随去,海上何人识故侯”表达了诗人想要跟随他去海上生活的愿望,同时他也在问海上的人是否认识这位故去的侯官,这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友情的一种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