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烬不挑垂暗蕊,炉灰重拨尚馀薰。
清风欲发鸦翻树,缺月初升犬吠云。
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
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达晓,寄子由》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夜静坐中,通过灯烬、炉灰等细节,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第一句“灯烬不挑垂暗蕊” 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点燃了灯火,灯光虽然微弱却依然明亮,象征着希望和坚持。第二句“炉灰重拨尚余薰” 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再次拨动炉灰的情景,表示即使在寒冷的夜晚,也要保持温暖和活力。
诗句中的“清风欲发鸦翻树”,描绘了微风拂动的景象,乌鸦因为害怕而飞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缺月初升犬吠云”则通过月亮和犬吠声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闭眼此心新活计,随身孤影旧知闻”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他闭上眼睛,思考新的计划和目标,同时也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共同度过的时光和知识。
最后两句“雷州别驾应危坐,跨海清光与子分”则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自己,正在雷州担任别驾,面对着广阔的海洋,感受着来自远方朋友的问候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