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东风竞倚栏。
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
勿嫌步月临玄圃,冷笑乘槎向海滩。
胜概直应吟不尽,凭君寄与画图看。
【注释】
①潭州:今湖南长沙。徐氏:即徐凝,唐代诗人。春晖亭为徐凝所建。
②曈曈(tóng):光明的样子。上三竿:太阳高升到正南方。三竿,古以竹枝计日,一天分三段,每段称一“竿”,故以“三竿”指代一天。
③竞:争先恐后,竞相。倚栏:靠着栏杆。
④步武:形容脚步轻快。
⑤玄圃:神仙居处。玄,黑色;圃,菜园。
⑥乘槎(chá):传说中一种木筏,因遇风向天河划去,船上人乘槎而上,故称。滩,水边。
⑦胜概:美好的风光。吟不尽:写不尽。
⑧凭君寄与:请你把它寄给我吧。
【赏析】
《寄题潭州徐氏春晖亭》是一首七绝,描写春天的景色和游人的活动。首句写日出东方,天色已明。次句写人们迎着和风,竞相登高赏景。第三、四句写登高所见:穿竹鸟啼声,惊落了踏青者的步伐;入檐花影,洒满了杯盘。五、六句说不要嫌步月踏星而登上玄圃,也不要像乘槎过滩那样,只图一时快乐而忘了归宿。最后两句说:美好的风景真值得吟咏不尽,请让我把所见所闻寄给朋友画成画卷吧!
全诗意境优美,富有情致。《唐诗别裁集》评曰:“此诗写景,不事雕绘,纯写天趣。”这是一首写景小品诗,但写景时并不流于一般化,而是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如首句“曈曈晓日上三竿”,既写出了时间,又写出了景物,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客向东风竞倚栏”,点出了人物的活动,使画面更具体。“穿竹鸟声惊步武”,“入檐花影落杯盘”,则通过动听的声音和优美的画面,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尤其是后两句,用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情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勿谓步月临玄圃”,一句中的“勿”字是虚词,“笑”字是动词,语气轻松诙谐。“冷笑乘槎向海滩”,一句中的“笑”字也是虚词,“乘”字是动词,语气轻松诙谐。这两句诗都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显得活泼有趣。最后两句“胜概直应吟不尽”和“凭君寄与画图看”,则是对前面所写的美景作了高度概括,也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前二句的“胜概”,既是眼前所见之景,又是心中所想之情。因此,“胜概”二字,不仅指眼前的美景,而且指作者心中的美愿,是作者希望别人能欣赏自己眼中的美景,也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后二句的“胜概”,既指眼前的美景,也指作者希望友人能把自己所见到的美景描绘下来,以供后人欣赏。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独到之处。首先,全诗没有一句直接写景,而是处处寓情于景之中。如“穿竹”“入檐”两句,虽然只是泛泛地写了景,却使人感到声音清幽,环境优美。再如“勿谓”两句,虽用了拟人手法,但并未直接描写人的动作,而是通过人的动作间接地写出了景。其次,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如“穿竹鸟声惊步武”、“笑乘槎向海滩”等句,都运用口语化的词语和俗语,使诗句更加亲切自然。最后,全诗音律和谐,节奏明快。如首句“曈曈晓日上三竿”中的七个字,音节整齐,韵调铿锵,给人以悦耳动听之感。此外,全篇无一字正面写人,而人的形象却在字里行间自然地显现出来。这种含蓄的写法,不但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