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
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
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弦。
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注释】

集英殿:北宋殿名。在汴京。教坊词:教坊,宋代宫廷音乐机构,掌管乐舞。致语:皇帝对群臣的训词。口号:皇帝对群臣的勉励之词。

霭霭(xià):形容雾气浓密的样子。吉士:古代称有德行的人为“吉士”,这里指进士及第者。从臣:指作者自己。谁和:《白云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作者自比白云。

【赏析】

这首七言诗是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秋,作者在集英殿赐宴时所作的词。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金风送爽、万国来朝的景象。全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开阔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霜霏碧瓦尚生烟,日泛彤庭已集仙”,写秋日的景致。霜降后,碧瓦上还挂着一层薄薄的霜,仿佛还在冒着袅袅烟雾;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得整个朝廷如同仙境一般。这两句通过视觉描写,写出了京城秋天的景色。

颔联“霭霭四门多吉士,熙熙万国屡丰年”进一步描绘了京城秋天的繁华景象。四门之内,到处都是德才兼备之士;全国各地,百姓生活富足,连年丰收。这两句通过对京城内外景象的描绘,表现出了京城秋天的繁盛与繁荣。

颈联“高秋爽气明宫殿,元祐和声入管弦”转入写宫中宴会的场景。高秋时节,天气清爽宜人,宫殿中灯火辉煌,人们欢聚一堂,共同欣赏着美妙的音乐。这里的“元祐和声”指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政局比较稳定,政治也比较清明,因此民间百姓的生活也相对比较富裕,国家也相对安定。

尾联“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的忧虑和感慨。菊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兰花代表着高洁的品质,而诗人则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两种花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面对日益强大的外敌,诗人不禁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希望有人能够像《白云篇》中所表达的那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工作。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京城秋天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