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
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
紫禁城正中元旦的教坊,传唱着词调与口号。
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晨曦随着天仗走出,春风不等待斗杓回来。
注释:
- 紫宸殿:古代宫殿名,位于紫禁城(今北京故宫)内。
- 教坊:古代音乐机构,负责宫廷音乐和歌舞的创作、排练与演出。
- 致语:即“祝辞”,用于向人表达祝福、问候等言辞。
- 口号:即“韵语”,古代诗歌中的韵律性语句。
- 九霄:天空的最高层,形容极高。
- 清跸(qǐ):皇帝出行时仪仗队吹打乐器的声音,以示庄严。
- 万物: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 欣荣:喜悦而生机勃勃的样子。
- 晓日:破晓时的阳光,象征新的开始。
- 天仗:帝王出行时仪仗队所持的仪仗。
- 斗杓(sháo):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古人用来指示时间。
- 行看:将要看到。
- 菖(jiāng)叶:一种水生植物,常用作祭祀用品。
- 催耕籍:催促农民耕种的告示。
- 椒花:一种香花,常用于宴会装饰。
- 寿杯:庆祝长寿的酒杯。
- 振振:形容声音响亮。
- 鹓鹭(yuān lù):古代官员乘坐的马车,这里比喻官员众多。
- 云台:古代建筑名,指皇宫或朝廷。
赏析:
这首《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是一首赞颂皇帝新年庆典的诗篇。诗人通过对皇帝新朝庆典的描述,展现了皇家的威仪、繁荣景象以及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紫宸殿正旦教坊词致语口号”描绘了紫禁城正中元旦的壮丽场景。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所在地,象征着国家的权威与尊严。在这里举行新年庆典,无疑是对国家权力的一种展示。
“九霄清跸一声雷”以雷声喻指皇帝出行时仪仗队的鼓乐声,展现出皇权至上的威严。这种场面不仅震撼人心,也预示着新的一年将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万物欣荣意已开”表达了大自然在新年之际焕发生机的景象。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是人们内心的喜悦与期待,预示着新的一年将是一个丰收和繁荣的时代。
“晓日自随天仗出”描述了太阳从东方升起,伴随着皇家仪仗队的步伐,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和希望的到来。这一景象不仅美丽动人,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春风不待斗杓回”则表达了春天的到来比人们预期的要早,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比往年更加温暖和繁荣。这里的“春风”不仅是自然界的象征,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则转向农业和宴会的场景。菖叶被用来催动农事,象征着农业生产的繁忙和富饶;而椒花作为宴会上的装饰,寓意着节日的欢乐和长寿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鹓鹭满云台”则是对整个国家景象的总结与赞扬。通过“振振鹓鹭满云台”这一形象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繁荣、社会安定、官员众多的美好期盼。整首诗通过对新年庆典的描绘,展现了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