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端来觅紫云,狂言惊倒石榴裙。
岂知野客青筇杖,独卧山僧白簟纹。
且向东皋伴王绩,未遑南越吊终军。
新诗过与佳人唱,从此应难减一分。
【注释】
会饮有美堂:在洛阳东城,为杜牧所建。周开祖:五代时吴越国的君主钱镠。紫云:即“紫霞”,传说中神仙的住所。《列仙传》载:“赤松子得紫云之书,乃去。”石榴裙:指美人的裙子。青筇(qióng):《晋书·隐逸传》:“陶潜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筇是竹制的手杖。王绩:隋代诗人。东皋:山名,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未遑”:没有闲暇。南越:泛指南方。终军:汉代人,曾向汉武帝上书陈说恢复朝鲜的建议,被武帝召见并封为中郎。吊终军:指哀悼终军。佳人:美女。过与:送给。减:减少。
【译文】
我到洛阳城中的有美堂饮酒,你寄诗给我表达对你的思念之情。你用狂言惊倒了石榴裙,我怎知你是位隐居深山的野客?独卧在山僧白簟纹上,我与你相依相伴度过时光。我将向东皋去陪伴王绩,没有闲暇再往南越郡去悼念终军。请你为我新写一首《秋夜寄邱员外》,让我以此诗歌来表达对你的思念之情。从此我们相见的机会将大大减少,你的诗歌却依然值得我珍藏。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在洛阳有美堂宴集友人时,因忆及与友人交往而写的诗作。诗人以豪放、直率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开门见山,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端来觅紫云”,诗人想象着自己像仙人一样,来到友人身边,与他一起品茗吟诗,共叙友情。然而,诗人很快发现,自己的这种浪漫想法,竟然让友人感到惊愕不已。“狂言惊倒石榴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失态,更写出了友人的惊讶和不解。“岂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自问自答,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这一行为的自我调侃。“野客”“独卧”两个词,更是把诗人与友人的关系,写得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颔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出发,对友人进行深入地思考。“独卧山僧白簟纹”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独自卧于山僧榻上的孤独,又表现出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独卧”二字,则进一步突出了他的孤寂。“且向东皋伴王绩”,诗人想象着自己与友人一道,去东皋山访友,与王绩一同品茗吟诗,共度时光。然而,“未遑”二字,又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与友人相聚,又担心打扰友人的清修,因此犹豫不决。“未遑”二字,不仅揭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更表现出他对朋友的尊重和体贴。
颈联两句,诗人再次回到现实,开始对友人进行劝慰。“且向东皋”四字,既写出了诗人此时的选择,又表现出他对友人的关心和体贴。“未遑南越吊终军”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赞美。诗人认为,虽然自己不能亲自去吊唁终军,但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这不仅是对友人的安慰,更是对友人的鼓励。
尾联两句,诗人以自己的口吻,对友人的新诗进行了赞赏。“新诗过与佳人唱”一句,既是对新诗的赞美,也是对新诗的传播者——佳人的感谢。“从此应难减一分”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他认为,即使以后见面的机会减少了,但是通过他的诗歌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却是永远不会减少的。
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真挚的情感。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使整个诗歌充满了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对比和对照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