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蔚蔚空惊草木妍。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张九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题沈氏天隐楼:题目表明这是一首为沈氏天隐楼而作的诗歌。
  2. 楼上新诗二百篇:描述楼上存放着大量的新诗作品,数量达到两百篇之多。
  3. 三吴处士最应贤:指出在三吴地区(指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的文人中最应该被认为是贤者。
  4. 非夷非惠真天隐:形容这些文人不拘泥于世俗的偏见,具有真正的超然之境。
  5. 忘世忘身恐地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人的深深敬仰,他们似乎超越了尘世的一切,甚至可能已经是地仙级别的人物。
  6. 散尽黄金犹好客:即使拥有财富如山,他们依然保持着好客之道,不吝啬地招待来访的朋友。
  7. 归来碧瓦自生烟:形容诗人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时,看到门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仿佛有烟雾缭绕。
  8. 灵犀美璞无人识:这里的“灵犀”比喻才气横溢,而“美璞”则是指未经雕琢的宝玉。诗人感叹这样的人才被埋没,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
  9. 蔚蔚空惊草木妍: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这种美景未能被更多人欣赏的遗憾。

译文

楼上新诗二百篇,
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
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
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
蔚蔚空惊草木妍。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沈氏天隐楼上的文人墨客,展现了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楼上新诗二百篇”、“灵犀美璞”,不仅描绘了他们的才华横溢,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的描述,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