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
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注释】
胡羊、代马:指契丹。安眠:安稳睡觉。穷发之南: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即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子卿:李陵的别号。《汉书·李陵传》载,李陵被匈奴俘虏后,为敌人所迫,投降匈奴,曾持汉节出使匈奴。遗老:指汉朝的旧臣,这里借指李陵。山前:指李陵投降匈奴时在山前哭泣的情景。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是苏轼送别李常至辽国,途经涿州,作此诗相赠。首二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胡羊代马”四字,用典,指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部落。据《五代史》卷五十一载,阿保机称帝后,以汉制待其官长,并“置汉官以治汉民”,又以汉人李唐琪为谋主,灭唐,建国号“大辽”。“胡羊”与“代马”都是契丹的牲畜,“得安眠”就是“得安居”。这一句写李常到达契丹国后生活安定,可以安心睡觉了。第三句写李常到了契丹,还保持着中原汉族的传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穷发之南共一天”一句用战国时楚国宋玉的《九辨》:“悲哉于嗟兮,穷发之北,独不见桑田乎?”意思是说天连着地,就像头发丝连着大地一样。这两句写出李常对故土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是说李常到了契丹后,还保持着汉朝的气节。“子卿”指李陵。《汉书·李陵传》:“陵少负不羁之气,晚节奉法从师,最终学成而归。”李陵被匈奴俘虏后,为敌人所迫,降了匈奴。他持汉节向匈奴皇帝投降,但当匈奴人问他为什么投降的时候,他说:“我本无路可走,所以投降。”他哭着对汉武帝说:“我们汉朝的大臣,都像张良、韩信那样去投奔敌国,只有我和李陵不同。我投降的原因是我害怕死啊!”匈奴皇帝问:“那么,你怕什么呢?”李陵说:“我听说,一个人死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活着的时候却不知道爱惜自己。我李陵虽然死了,但我还有儿子李贤,让他来替我报仇吧!”匈奴皇帝听了很感动,就放李陵回去了。后来,李陵又写了一封给汉武帝的信,表示他对汉朝皇帝的忠诚。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常虽然已经投降了敌国,但他还是保持着汉朝大臣的气节,不会像李陵那样屈辱求生。
全诗以“安眠”、“泣”为关键词,表现了李常忠于祖国、忠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李常的深切关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