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
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

标题: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春风拂过,湖面波纹荡漾,一枝风物便清和。我醉眼看那参月半横斜的梅花,不禁想起当年与你一同赏梅的日子。如今你已远去,只留下这一枝梅花,让我在三更灯火中与它相依相伴。

寒食时节,东篱的菜还没长出来,南边的麦子刚刚齐了。岁月的流逝看着花儿变老,唯有梅花仍旧坚持自己的苦涩歌唱。红底仿佛霜中火,白玉Leabharlann Baidu同雪里琴。今朝幸有疏梅意,便逐东风溢满林。

寒食将至,东篱的菜还没长出来,南边的麦子刚刚齐了。岁月的流逝看着花儿变老,唯独梅花仍旧坚持自己的苦涩歌唱。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原文及翻译-梅花的花瓣像红色的炭火,仿佛在冰霜中燃烧;花瓣的质地像白色的玉琴,仿佛雪中的音律。今天很幸运,梅花忽然显现出清新纯洁的风味,跟随东风,洋溢于整片林间。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他的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异乡通过种植梅花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诗人运用”白发思家”这一深情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故应剩作诗千首”一句,不仅写出诗人创作的勤奋,也暗示了梅花与诗人的深厚情感交流。

这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细腻而含蓄。它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人以梅花为媒,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易逝、人事如梦的感慨。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