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游慰迟暮,觅句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译文】
我住在余杭法喜寺,寺后绿野堂,望着吴兴山水,怀念孙莘老学士。
在秋原上徘徊徘徊,凄凉的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的思念何其深远!
听说秦过已过境,看山可识禹功。
稻凉初吠蛤,柳老半书虫。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退红。
追随旧游以慰迟暮之年,作诗仿效儿童。
北望苕溪转,遥怜震泽通。
烹鱼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注释】
宿:住。
绿野堂:即“绿野亭”。唐陆龟蒙所建,故址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北。宋苏轼有《和子由次韵三首》诗,有“绿野堂前阴柳重”之句,可见其遗址尚存。
徙倚:徘徊、徘徊。
凄凉:冷清、寂寞。
秦过:指秦观(字少游)。秦观是苏轼的朋友,曾与苏、王介甫、张文潜等人同修《神宗实录》。因苏轼贬谪黄州期间,秦观也因党争被责授郴州(今属湖南)监酒税。后来苏轼又被召还朝,秦观又遭诬陷,被贬为处州(今属浙江)安置。
晚照:傍晚时分照射到的阳光。
水:指苕溪。
夏禹治水有功于民,百姓为了报答他,便给他送来许多蛤蜊等食物。
稻凉初吠蛤:指夏禹治水时,百姓用蛤蜊等食物招待他。
柳老半书虫:指夏禹治水时,百姓用柳条编织成小船,让百姓乘船跟随夏禹一起治水。
荷背风翻白:荷叶在风吹动下翻滚,像白色的荷花一样。
莲腮雨退红:莲花的脸颊在雨水退去后露出红晕,像红色的莲花一样。
追游慰迟暮:追寻游玩来安慰自己。迟暮:晚年。
觅句效儿童:写诗模仿儿童的诗句。
苕溪:又名“西施”,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
苕:《山海经》中称苕水为“苕”,此苕水当亦指苕水。
紫髯翁:指苏轼。苏轼曾说:“吾老矣,将死矣,愿以一使君为寿。”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杭州法喜寺游览时的即兴之作。全诗共八句,内容涉及了作者对友人秦观、孙莘老学士的怀念;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生感慨的抒发。
首二句点出诗人居住之处,并表明了他对友人秦观的怀念之情。第三句写出了诗人眺望吴兴山水时的悲凉之感,第四句写出了诗人对秦观的思念之情。第五六两句写出了诗人听到消息得知友人经过的消息后,对朋友的关切之情。第七句写出了诗人看到山景而联想到禹治水之功,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知识的熟悉和对友人的关心。第八句表达了诗人追寻游玩来安慰自己,写诗模仿儿童诗句的愿望。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苕溪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希望苏轼能从中得到快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