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
莫使骚人怨,东游不到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同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与子皆去国,十年天一隅”,首句写与朋友离别之痛,诗人自伤漂泊异乡,不得归省。“天一隅”三字极言其身在天涯海角,孤独寂寞。
“数奇逢恶岁,计拙集枯梧”,诗人感叹自己命运不济,屡遭不幸,而才华未得到施展。“枯梧”比喻自己才能得不到发挥。
“好士馀刘表,穷交忆灌夫。”诗人想起汉末刘备招揽人才的故事,又想到东汉末年名将灌婴,两人都是忠君爱国之人。诗人用此意表明自己的忠诚。
“不矜持汉节,犹喜揽桓须”,诗人以汉代董仲舒为榜样,他虽身居高位却能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桓须”是指董仲舒的门客,他向董仲舒进献了《贤良对策》,使董仲舒名声大噪。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表达自己虽然不能像董仲舒那样名垂青史,但却希望像他一样保持谦虚谨慎,勤于学习。
“清句金丝合,高楼雪月俱。”“清句”指高洁、清新的诗句,此处指苏轼的诗句;“金丝”形容诗句优美动听。“高楼雪月俱”指诗人登上黄楼所见之景。
“吟哦出新意,指画想前模”,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把眼前的景物融入诗歌中。
“自写千言赋,新裁《六幅图》”。“自写”指自己创作诗文;“六幅图”指《六法论》。苏轼认为治国有文治、武治、教化、威胜、信赏、明刑六种方法,故称《六法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传看一座耸,劝著尺书呼。”“传看”即广泛传布。“座耸”指诗歌影响巨大。“劝著尺书呼”意为劝导人们书写这首诗,广为流传。
【答案】
译文:我和子均离开家乡,十年来飘然若隐于天地之间。我的命运多舛遭遇恶运,计划未能如愿只能困守枯树旁。
结交了许多好士,怀念着汉朝的名将灌婴。我虽没有汉节那样的气节,但喜欢收留那些有才之士。
我的清丽诗句如同黄金般珍贵,登临黄楼观赏雪月风光。我的诗歌吟咏出新意,构思也如同前代名家一样。
我用诗歌创作了一千篇文章,新作《六法论》更是新颖独特。这首诗广泛传播,令人传诵不已。《六法论》是治国的方略,我鼓励世人书写这篇文章,使之流传天下。别让骚人怨愤,东游不到吴越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