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乐惜芳辰,秋风常苦早。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
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皂。
悲鸣念千里,耿耿志空抱。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
【注释】
行乐:游乐。惜芳辰:珍惜美好的时光。秋风常苦早:秋风常常使人感觉不早,即感到秋意很浓。
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别,却喜见到秋天成熟的瓜果。
秋瓜:指南瓜。感霜霰:感受到霜降后天气变冷,霜雪降落。茎叶飒已槁:秋瓜的茎叶已经枯萎了。飒,草木摇落的样子;槁,枯干。
宦游归无时:宦游在外没有固定的时节,随时可能回来。
身若马系皂(zǎo):像马一样被拴在皂荚树丛中。皂荚树开黄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古人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比喻羁旅在外,不能自由行动。
悲鸣念千里:悲伤地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人。
耿耿志空抱:耿耿,忠诚而不易移的样子;抱,指怀抱、抱负。意思是忠心耿耿地抱着自己的抱负。
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为什么忧虑这么多,以致让头发白得像皂(黑色)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诗人用拟人手法把自然界中的物象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和性格特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两句“行乐惜芳辰,秋风常苦早。”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心情。惜芳辰,惜美好时光,行乐,是说趁着美好时光去游乐。芳辰,美好时光;惜,爱惜;乐,快乐。这句诗说明诗人是在珍惜美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但“秋风常苦早”,又道出了诗人的苦衷。秋风常使人感觉到秋意很浓,而自己却还没有离开故乡,这怎能不叫人愁闷呢?
第三四句“谁知念离别,喜见秋瓜老”。诗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离别,却喜欢看见秋天成熟的瓜果,因为秋天的瓜果成熟以后就可以食用了。“谁知”,“喜见”都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秋瓜老”,秋瓜,指南瓜之类。诗人看到成熟的瓜果,想到秋天的果实即将成熟,心中不免产生离情别绪。
第五六句“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秋瓜”句承上启下,由“秋瓜老”自然过渡到“秋风常苦早”句。“飒已槁”,飒,草木摇落的样子;槁,枯干。秋瓜的茎叶已经枯萎了,秋风的吹拂使秋瓜更觉萧瑟、凄凉、悲凉。这两句诗是诗人对秋景的感受。秋景本来就容易引起人的伤感。更何况诗人此刻身处他乡,不知归期,更加容易触动他的离情别绪。
第七八九句“宦游归无时,身若马系皂。”“宦游”句承上启下,由“秋瓜老”过渡到“身若马系皂”句。这两句诗写诗人在外为官,不知何时能回故乡。宦游在外没有固定的时节,随时可能回来。“身若马系皂”,比喻羁旅在外,不能自由行动。“皂”指皂荚树。皂荚树开黄色的花,结黑色的果实,古人认为有避邪的作用。比喻羁旅在外,不能自由行动。“悲鸣念千里”,“悲鸣”,哀伤的鸣叫;“念”,思念。诗人因宦游在外,不知何时能回家乡。所以悲伤地望着千里之外,想念家乡亲人。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多忧竟何为,使汝玄发缟。”“多忧”句承上启下,由“身若马系皂”过渡到末句。“多忧”,指忧虑很多;“竟何为”,到底为了什么?“使汝”,使你。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为什么忧虑这么多,以致让头发白得像皂(黑色)一样。“玄发缟”,玄色的头发,白色的衣服。这里形容头发花白,衣服破烂。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感慨。“多忧竟何为”,是说自己忧虑太多,究竟为了什么呢?“使汝玄发缟”,是说忧愁多了,头发都变成了白色,衣服都破旧不堪了。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下文的铺垫。诗人从“多忧”引出“使汝玄发缟”,再由此联想到“悲鸣念千里”,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全诗采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物象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