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
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
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恍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
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注释】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在10月6日写的这首诗中。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风高,指天气晴朗。月暗,天色阴沉。云水黄,指云层像黄色一样。淮阴,地名,即今天的安徽定远。山阳,地名,即今天的河南淮阳。淮阴,是楚地,故有“楚人”之称;山阳是齐地,故又有“齐人”之称。朝,早晨。

炯炯初日寒无光:太阳刚出来时,光芒还很明亮。炯炯,光亮的样子。寒无光,指寒冷得没有一点光亮。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云收雾散,天快正午,天气突然变冷。亭午,太阳正当正午。有风北来,指北方吹来的大风。寒欲僵,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好像要僵硬了一样。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忽然之间,天空中飘下冰雹,打在窗户上发出响声。迅驶,形容冰雹下落很快,好像在飞驰一样。不复容遮防,指来不及躲闪,被冰雹打伤了。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街上的人们都跑得满头大汗,商人和贩子也慌慌张张地四处逃窜。疾雷一声,指雷声很大,像倒塌的墙壁一样。

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县令来了,晚上请我喝酒。坐下的时候,阳光已经照到廊子里了。坐定,指坐下来。复,又。

恍疑所见皆梦寐: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好像在梦中。恍疑,恍惚,怀疑。见,同“现”,出现的意思。皆梦寐,都是做梦时的景象。

百种变怪旋消亡:各种各样的变化和奇怪的东西都消失了。百种,指各种各样的东西。变怪,变化、怪异。旋,副词,一会儿,不久。

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大家都说,蛟龙厌倦了它的老巢,鱼鳖跟着迁徙,离开原来的池塘。共言,共同说。蛟龙,古代传说中的龙的一种,生活在海里。厌旧穴,厌倦了它以前的老巢。鱼鳖随徙,鱼鳖跟随着迁徙。空陂塘,空出来的池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愚昧无知的人只知道死守书本上的词句,议论是非曲直,却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事情。论说,议论。黑白,黑与白,这里指是非对错。推何祥,推算出什么结果。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只有主人的话才可靠,现在天气寒冷,就要下雪了,我们来喝一杯吧!用,使用。言,说的话。主人,这里指县令。觞,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纪事诗作于元至元二十年十二月(1283年)作者任淮南东路宣慰判官兼管淮安路总管府事期间。诗中记叙了作者在淮安时所见到的天气的变化情况。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状况。“风高月暗云水黄”四字写得很传神。“淮阴夜发朝山阳”一句表明当时作者正在赴山阳县途中。“山阳晓雾如细雨”二句写淮安县的晨景。“云收雾卷已亭午”二句写天气骤变。“忽惊飞雹穿户牖”二句写冰雹之急。“市人颠沛百贾乱”二句写百姓惊慌奔走的情形。“疾雷一声如颓墙”二句写冰雹之猛。“使君来呼晚置酒”二句写县令设宴招待作者的情景。最后以“恍疑所见皆梦寐”作结。全诗从早到晚写了天气变化和作者所遇到的种种情况,但作者并不感到惊奇,而是从容应对。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语言富有音乐美、韵律美、节奏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