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诗句释义:
-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这句描绘了黄鹤楼前月光照耀下的宁静美景,同时表现了守关士兵的辛劳和疲惫。
-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 描述了夜晚听到三个人在山林中交谈的情景,他们穿着羽毛制成的衣服和木屐,发出声响。
-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这里的“非鬼非人”表明这些人不是鬼魂,而“石扉三叩”则暗示了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
- 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 描述了一种神奇的场景,声音在洞穴中回荡,仿佛石头门突然打开,人物如同烟雾般飘入其中。
-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 描述了清晨鸡鸣时,人们恭敬地返回,并表达出对某人的敬慕之情,希望成为他的下属。
-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人的不满或批评,认为他并非真正的仙人,只是利用黄金谋取利益。
- 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 描述了这个人带着财物回到家乡,用破旧的席子裹着,在夜晚穿过茅屋,光芒四射。
-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人们不再相信那些虚幻的东西,而是追求真实的事物。
- 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 描述了有人试图夺取这些财物,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抗议,但最终被官府处理。
-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这里的“神人”可能是指那些拥有超自然能力的人,他们的行为让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
- 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最后一句话是向别人请求验证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可能是通过冯公或其他可信之人的见证来验证。
译文: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屐响空山。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洞中铿鈜落门关,缥缈入石如飞烟。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愿执鞭。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持归包裹敝席毡,夜穿茅屋光射天。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或取而有众愤喧,讼归有司今几年。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愿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黄鹤楼前的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此外,诗歌还通过描述人们在面对这些奇异景象时的困惑、愤怒、喜悦等复杂情绪,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社会的变迁。整首诗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艺术魅力,值得细细品味。